-->

中國名二代 殺妻棄屍河流



中國移民胡雅婷的屍體被發現,她的丈夫牟忠明已被控一級謀殺,牟忠明的父親是宋詞教授牟懷川。(取自網路)

宋詞教授牟懷川之子

〔自由時報駐加特派記者張伶銖/溫哥華11日報導〕加拿大溫哥華發生中國移民丈夫殺死年輕妻子,還以行李箱裝屍體並棄置河流的悲慘命案!加拿大皇家騎警11日證實,在列治文(Steveston)附近的菲沙河發現行李箱裝的女屍,即是7月中失蹤的中國移民胡雅婷(Lancy Hu),而在她失蹤時報警並貼公告四處找人的35歲丈夫牟忠明,已被控一級謀殺。

27歲的胡雅婷來自中國湖北武漢,她先以留學生身分到加拿大,與牟忠明結婚,兩人育有2名2歲及4歲的兒子,但由於兩人關係不睦,今年5月分居,準備離婚,過去曾有3次家暴報警紀錄。

胡雅婷在今年7月15日失蹤後,胡的父母還從湖北到加拿大,踏遍女兒可能去的每個街口尋找。胡的父親胡木銘在記者會中一句「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呼籲傳媒協尋愛女下落的話,令台上台下哭成一團,參加的記者也忍不住拭淚。

根據警方提供的照片,胡雅婷身材高?、長相甜美,胡的友人更不敢相信這位甜姐兒竟遭丈夫殺害。

其實警方早在8月初即懷疑是胡的丈夫下的毒手,當時牟忠明對妻子何時失蹤及失蹤地點前後說法不一,先是說在7月15日送妻子回去分居後自住公寓後即不知去向,但後來又說7月16日妻子自他在高貴林(Coquitlam)的家離開,那是最後一次見面。

皇家騎警發言人龐德11日指出,早在8月27日發現裝有屍體的行李箱時,警方便鑑定出她就是胡雅婷,但礙於調查必須保密,連胡的父母也不能透露,直到確定兇手的涉案證據。

兒殺媳 痛心「須受制裁」

胡雅婷留下的2名兒子,目前暫時由牟忠明的父母照顧。牟忠明的父親是在卑詩大學(UBC)教宋詞的教授牟懷川,對兒子殺媳婦的事感到痛心,但也表示兒子必須接受法律制裁。

擾民? 馬赴電台訪問 200米禁停車


擾民? 馬赴電台訪問 200米禁停車] [CG :M14
2011-09-11 18:59:51

維安怎麼會管制到停車格上?馬英九到台中參加電台專訪,但警方卻早在前一天晚上六點,就管制電台週遭兩百米範圍內的停車格,不讓居民使用,甚至在格子上放了三角錐阻擋。警方事後解釋,管制的停車位,是要提供給媒體的SNG轉播車使用,但馬英九已經不是第一次到這裡接受電台訪問,居民痛批,之前從來沒管制過,為什麼這次要管制,搞到大家找不到停車位,大罵實在很擾民!

"我給你打68分" 馬當場瞠目結舌


2011-09-11 18:59:51

總統馬英九,到台中接受廣播電台專訪,尷尬的是,馬英九,自認最近的表現不錯,但不好意思為自己打分數,這時,主持人,突然說,給你68分,馬英九聽了,表情很錯愕!另外,對於維基解密爆料,他很抗拒long stay的說法,馬英九一派輕鬆的反嗆,這根本是「離譜的不可思議」。

健保黑洞百億 員工辦趴引民怨



2011-09-10 19:33:35


健保虧損百億,過去常喊出要漲價填補缺口,但民眾PO上網的照片,恐怕讓人看的觀感很差,因為就在上各禮拜,健保局高屏營業處替員工慶生,辦PARTY,請來外燴至少上萬起跳,健保局澄清沒有用到健保費用,還是政府預算的行政費用,但已經引發民眾撻伐。

[時論]警惕韓貿易過度依賴中國

朝鮮日報/撰稿=崔炳鎰,梨花女子大學國際研究生院院長 (2011.01.04 13:58)
美國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衝擊,中國借此機會佔據G2一個席位。目前中國已擊敗美國成為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還是韓國最大的投資對象國。韓國企業利用中國龐大的勞動力,把中國當作全球生產基地。因此,韓國一直以為對中國握有談判籌碼。

但2010年發生的一連串不幸事件證明,這種想法是多麼的幼稚和樂觀。中國一直站在北韓一邊。如果中國繼續偏袒北韓,今後有可能採取任何對韓國不利的措施。中國之所以如此對待韓國,是因為中國認為,僅憑限制韓國的對中出口措施,就能對韓國施加足夠的壓力。對於釣魚島糾紛,中國以禁止向日本出口稀土的方式,最終使日本繳械投降。在安全風險日益加劇的情況下,韓國要深刻認識中國風險,並制定規避戰略。

首先要正確瞭解中國風險的內幕。在韓國出口額中,中國佔據的比重高達24%,在貿易總額中佔據20%.出口和貿易高度集中到一個國家,必然會依賴該國市場。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後,韓國對中國的出口比其他主要發達國家都大幅增加。在此期間韓國對中國的出口增加19.2%,而日本對中國出口僅增加6.3%.

韓中之間不僅僅存在政治和外交問題。中國經濟政策方向轉為緊縮,對韓國經濟也拉起經濟警報。在所有消費材料進口中,中國商品占30%,因此中國通貨膨脹“出口”到韓國的可能性非常大。中國再也不是“廉價的工廠”。中國的最低工資在過去6年裏翻了一番。北京市在去年7月把每月最低工資提高了20%,據悉本月將再次提高20.8%.由於成本不斷上升,外企經營亮起了“紅燈”。

韓國在中國風險面前比其他國家更加脆弱不堪,那麼應如何規避和管理中國風險?首先要通過貿易物件國多元化措施,降低中國在韓國進出口中佔據的比重。其次要使韓歐盟FTA(自由貿易協定)、韓美FTA生效,以此牽制中國,並擴大與印度、巴西、印尼等新興國家的貿易和投資。這樣一來至少可以避免中國以“貿易”為武器向韓國施加政治壓力。

▲崔炳鎰

最重要的是在更具約束力的框架內管理與中國的貿易關係。為防止發生投資和貿易摩擦時,中國採取貿易報復,應提升與中國的經濟通商關係。隨著中國在國際社會的比重提高,中國將越來越難以以拳壓人。為了更加睿智地管理中國風險,韓國政府和民間應進行有機合作。管理中国风险的时间所剩无几。

朝鮮日報中文網 chn.chosun.com
本文內容歸朝鮮日報和朝鮮日報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摘編


歐盟官員示警︰台灣出口過度依賴中國

〔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兩岸簽署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成為WTO會員國關注焦點。今年七月初在WTO召開的台灣「貿易政策檢討」會議上,歐盟代表認為,ECFA是兩岸關係的重大進展,但台灣應注意「過度依賴」的風險,台灣經濟的弱點之一,就是過度依賴出口,尤其是依賴單一市場,台灣對中國出口比重已達四十一%。

簽訂ECFA成關注焦點

為了提高貿易機制透明度,WTO會員國必須定期進行「貿易政策檢討」,今年是台灣第二次檢討,除了提出書面資料,檢討會議於七月五日及七日召開,我國是以「台澎金馬關稅領域」加入WTO,但會中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代稱。

由於兩岸甫於六月二十九日簽署ECFA,因此成為會中討論焦點。擔任評論的歐盟WTO代表團官員John Clarke,一開始就提到兩岸已簽署ECFA,強調這是兩岸關係的重大進展,而且將對整個區域及其他貿易夥伴造成影響。

John Clarke並指出,台灣經濟成長高度依賴出口,這次金球經濟危機,對於出口導向的經濟造成負面衝擊,由於出口、民間消費及投資減少,去年台灣經濟負成長一.九%。但因亞洲新興國家外部需求回升,加上政府振興經濟方案影響,去年下半年以來,台灣經濟已開始復甦。

輸中比重達41%引發憂慮

不過,John Clarke表示,這次金融危機,讓台灣經貿弱點清楚顯露,其中之一就是過度依賴出口,且依賴單一市場,台灣對中國出口比重高達四十一%,凸顯過度依賴的風險,「希望台灣能分享這次經濟危機學到的教訓及如何面對這些挑戰(過度依賴單一市場)」。

美國代表也提到ECFA,強調美國支持兩岸持續進展,但希望進一步了解待遇及條款,美國代表特別提到透明度的重要性,而且要符合WTO對於雙邊或區域貿易協議所規範的義務。

另外,包括日本、南韓、瑞士等國代表,都要求台灣提供更多有關ECFA的資料。南韓代表指出,雖然多家新聞通訊社報導ECFA已於六月二十九日簽署,但只是概略提及內容,希望台灣能夠提供詳細資料,讓WTO會員國了解ECFA。

西進無底洞去年 匯出1750億匯回64億

「分散市場」喊口號騙選票

〔自由時報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上週總統馬英九接受德國媒體專訪時曾表示,「台灣應該分散市場,不再把中國當作唯一的市場」,不過從馬政府積極放寬對中國投資限制後,現在上市櫃公司幾乎已經把中國當作唯一的市場,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最新的資料,去年上市櫃公司匯往中國的資金高達一七五○億元,打破歷年紀錄,匯回金額卻僅有可悲的六十四億元,差距之大也是歷年之最,顯示政府說與做是兩碼子事,選舉要到了,就喊口號騙選票!

這個月初,各上市櫃公司在公布年報的同時,也輸入投資中國的金額,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的資料顯示,上市公司去年匯往中國的投資金額高達一五六○億元,上櫃公司則為七四○億元;不過因為上櫃公司立衛大搞烏龍,資本額不到八億元,去年怎麼可能匯往中國五五○億元,所以扣除這筆金額,上櫃公司去年匯往中國的資金應為一九○億元,上市櫃公司合計匯出金額一七五○億元。

去年匯往中國 暴增約五成二

過去五年來,上市櫃公司平均每年匯往中國的資金約在一千至一千一百億元左右,去年卻呈現暴增,較前年高出五成二,其中去年匯往中國超過十億元的公司達四十二家,光是鴻海就匯出二二六億元、台泥九十六億元,另外宏碁、緯創、日月光、台玻都超過四十億元,電子業去年匯往中國超過一千一百億元,是投資中國最積極的產業。

反觀去年上市櫃公司從中國匯回的投資金額,卻僅有六十四億元,是匯出金額的三.六%,也只有去年上市櫃公司認列中國投資收益一九四五億元的三.二%,也就是說,上市櫃公司每賺一百元,只有三.二元會回流台灣,顯示台灣資金持續往中國失血的嚴重性。

而且去年起開放銀行業赴中國投資,根據去年的資料顯示,彰銀、富邦金、第一金、國泰金分別匯出二十二、十八、十三、九億元,整個金融業去年匯出八十四億元,在各銀行陸續登陸擴大投資趨勢下,未來金融業匯往中國的資金恐將呈現倍數成長。

累計匯出上兆 匯回不到十%

今年首季,上市櫃公司匯往中國的金額也已達三二○億元,累計開放投資中國至今,上市櫃公司匯往中國的金額已高達一.一二兆元,但匯回的金額卻不到十%,如果政府有心要分散投資風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應該拿出好的對策,資金全鎖在中國,未來風險難料。


ECFA周年評:效益不如預期
【經濟日報╱社論】

2011.09.12 01:16 am


兩岸經濟協議(ECFA)生效實施今天屆滿一年,其成效廣受關注,並攸關其正當性及後續兩岸自由化的推展進程。根據相關資料顯示,ECFA對台灣農工業生產、勞工就業和整體競爭力都已顯現效益,並正不斷擴大;但整體來說,除早期收穫清單的調稅效益外,多不如預期。

ECFA對台灣經濟的效益,直接表現在早收清單貨品的貿易方面。首先,早收貨品關稅調降,提升了價格競爭力,有利於促進兩岸貿易。今年前七月,大陸海關統計自台灣進口,屬ECFA早收貨品的貿易額成長22%,高於進口成長率9.6%;台灣海關統計自大陸進口,屬ECFA早收貨品的貿易額增加41.5%,亦高於平均增幅。大陸自台灣進口貨品中,機械產品成長率最高,達67.8%,其次為玻璃、玻璃纖維或橡膠輪胎等。農漁產品早收清單共18個稅項,前七月對大陸出口額激增362%,秋刀魚、石斑魚的出口分別成長901%、391%,表現最搶眼。

其次,早收貨品自今年起享受優惠關稅,進出口業者因而獲得關稅減免的利益,上半年分別達5,371萬及942萬美元。關稅減免擴大了獲利空間,對業者投入兩岸經貿業務產生極大的鼓勵作用。今年前七月早收貨品原產地證明書核發的廠商中,有50.7%在過去三年對大陸沒有出口實績可佐證,這些業者勢將為未來兩岸雙邊貿易注入新動力。

ECFA建構兩岸經貿發展的路徑圖,普遍獲得國際社會肯定及企業界歡迎。今年以來,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世界經濟論壇(WEF)等國際機構對台灣整體競爭力、投資環境都給予高度評價,排名向上提升,兩岸簽署ECFA正是關鍵因素之一。也因此,在吸引外商來台和海外台商回台投資方面,也初見成效。

經濟部統計,ECFA簽署後,已有27家跨國企業簽署投資意向書,預訂投資新台幣1,082.5億元;海外台商回台投資部分,今年上半年新增投資超過40件,金額約新台幣283億元。

隨著兩岸關係改善,其他國家與我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或類似經濟合作協議的動機及意願也提高。除新加坡與我國洽簽的「經濟夥伴協議」(ASTEP)已進入實質談判,菲律賓、印尼、歐盟、印度等國也先後表態;歐洲議會更在今年5月間決議,支持台灣與歐盟簽署經濟合作協議。這些事實證明,ECFA對於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拓展國際經貿關係,扮演催化劑的角色。

ECFA的效益確已逐漸顯現,但是否符合政策預期,是另一個問題;儘管有些尚未顯現的效益尚需要時間發酵,不急於此時論斷,但總體而言,ECFA的效益還有待努力。首先,ECFA的經濟效益,大多數台灣民眾感受不到,這是ECFA始終受到正當性質疑的主因,後續協商應將配套政策納入整體戰略考量,讓人民對ECFA有感。然而,ECFA生效已一年,進展卻極少,僅成立了兩岸經合會,關乎兩岸自由貿易區發展的商品貿易、服務貿易等實質協商近乎停滯,更令人質疑ECFA的必要性及發展性。

其次,今年以來台灣對大陸出口成長減緩,表現不如其他外銷市場,也不如其他國家對大陸的出口實績。有些官員自欺欺人地將此解讀為分散出口努力有成,但在ECFA加持下,我對大陸出口成長表現乏善可陳,就是警訊;其一方面可能是台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下降,但更可能是大陸產業近年向中上游發展,兩岸產業垂直分工的貿易效果減弱,無論何者都值得警惕。再者,ECFA雖有助改善台灣投資環境,但吸引外來投資的效果遠不如預期,反而是台商對大陸投資持續增加。

這些問題凸顯出,追求ECFA效益最大化,政府必須有更縝密的政策做配套,也必須更積極,不是簽了約,效益就自動出現了。

【2011/09/12 經濟日報】@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584659.shtml


過度依賴中國 澳媒拉警報

澳洲媒體警告,澳洲經濟愈來愈依賴中國,無論是貿易或投資案均占GDP比重過高,尤以礦業部門最嚴重。圖為雪梨新堡的煤礦場。 (彭博)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澳洲對中國市場過度依賴,已到拉警報的地步,澳洲雪梨晨驅報週一刊登一篇名為「中國若打噴嚏,澳洲不僅是感冒而已」的報導,提醒澳洲政府過度依賴中國的可能後果。

GDP4.6%靠中國 很不健康

報導指出,二十世紀上半葉,澳洲出口的農產品有半數銷往英國,占當時澳洲GDP的六%,這是過去殖民的遺物。此後,澳洲很少依賴單一貿易夥伴,直到最近澳洲對中國的貿易出現不健康的依賴關係。根據統計,澳洲近四.六%的GDP來自對中國出口。

蘇格蘭皇家銀行分析師戴維斯和艾蒙特最新發布的研究顯示,澳洲經濟受惠於中國的程度,卻也點出過度依賴中國的風險。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去年的報導也指出,在所有西方國家中,澳洲對中國的貿易依賴最嚴重。

單看貿易一項,根本低估了中國對澳洲的影響力。中國除了購買澳洲的原物料,也間接引發澳洲礦業的投資熱潮,礦業投資占澳洲GDP比重已增至三%,若目前正在進行的投資計畫成案,比重可能升至高達十二%。

若考量這些間接效應,戴維斯和艾蒙特的團隊預估,與中國有關的投資和出口占澳洲GDP的比重將達六.四%,遠超過其他貿易夥伴。

若把中國視作澳洲的一個產業,其占GDP的比重僅次於金融、製造、營建和專業服務。

而這還不包括服務業出口,例如產值高達一九○億美元的澳洲教育業,澳洲每五名外國學生就有一名來自中國。

澳洲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如此緊密,在中國經濟每年以近十%的速度成長時,澳洲將受惠良多,但如果中國出狀況,澳洲會如何?

這個問題讓澳洲很多經濟學家和政治人物夜不成眠,儘管澳洲總理吉拉德不認為中國經濟會放緩,但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季度展望報告指出,儘管經濟前景樂觀,中國仍應升息來抑制通膨和潛在的房市泡沫。

中國經濟過熱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而且一旦升息過猛,可能對澳洲產生嚴重的連鎖效應。


星期專訪/南方朔:馬英九不是個好領導
南方朔(自由時報記者方賓照攝)

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專訪

馬英九執政三年,不斷提出針砭的南方朔(本名王杏慶),接受本報專訪指出,不敢有主張的人,就是風吹這邊就往這邊擺,風吹那邊就往那邊擺,這種風格,在馬英九身上,看得太清楚了。他直言︰一個沒有核心價值的人物,永遠在唬弄各方,唬弄台灣老百姓,唬弄北京,唬弄陸生,每方每面都在唬弄,唬弄到最後,會穿幫的,一定兩邊都罩不住。

問:圈內總是形容你是馬總統小時候鄰家附近的大哥哥?

南方朔:他很小的時候,我就認識他,這點我承認,過去也有種種關係,可是我和很多人也都認識,我和陳水扁還是好朋友,因此我和馬英九很早就認識,沒錯,但說有多熟?也不要亂拉關係,沒有多熟。

馬沒有主張 全看風向搖擺

問:大家總是會好奇,你在政治傾向等各方面都好,應該與馬先生是比較接近的,為什麼馬先生當總統後你對他的批評這麼嚴苛?

南:這幾年,我主要都在讀政治社會學、政治經濟學,特別是最新興的領導學,很多這方面的書,我注意到近代、尤其是進入民主社會以後,領導同志愈來愈不像個人。在美國,很多學術界的人都認為:自從甘迺迪之後,美國已經沒有一個像樣的領袖了。我基本上是以一個新的標準,在要求台灣的政治人物以及政府,特別是在民主社會、大眾媒體的時代。這個新的標準是比較嚴苛的,事實上早在阿扁時代我就已經罵得很厲害了。台灣這個社會,認為嚴苛就是反對,不太接受中間的知識份子,以前我罵那邊,就是藍軍,現在罵這邊,又成了綠軍,所以我認為不是我有問題,是台灣社會出了問題。

決策同質化 只有一種聲音

問:談到領袖,我注意到你的相關言論,你過去曾經針砭馬先生像崇禎,是自戀型的領袖,最近又說他真像是個恐懼領袖,歸根結柢,到底你對他的總體品評為何?

南:近代的領導學,許多專家都理解到,一個領導人自己必須要有核心思想,一個具有核心思想的人,可以找到好的團隊,縱使是一個普通的團隊,也可以透過好的領導,變成很厲害的團隊。一個很差的領導,就是給你很強的團隊,也會莫之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領導會在西方成為顯學的道理。可是近代的政治人物,由於社會變得很複雜,你提出一個主張,這邊會罵你,你提第二個主張,那邊也會罵你,導致職位愈高的政治人物已經不敢有主張了,他們不知道一個愈是多元的社會,愈是需要有好的領導,所謂的政治高度,能夠整合各種不同意見,也就是要以高度來整合低度的分歧,而這樣的政治人物卻愈來愈少。

不敢有主張的人,就是風吹這邊就往這邊擺,風吹那邊就往那邊擺,這種風格,在馬英九身上,我們看得太清楚了。所以,他是個好人,我不敢否認他,可是他真的不是一個好領導。

一個沒有核心價值的人物,事實上就是永遠在唬弄各方的人,在唬弄台灣老百姓,又在唬弄北京,每方每面都在唬弄,唬弄到最後,會穿幫的,一定兩邊都罩不住。我覺得這次的WHA事件,就是北京對他不客氣了。

總而言之,做領導的人一定要自己有主張,你開公司,會變成一個賺錢的公司,你營運一個組織,這個組織一定有功能,你運作一個國家,這國家會很團結,你自己會獲得快樂。但是多半的政治人物都是根據本能的盲點在運作,例如喜歡被人P,碰到問題東閃西閃,沒有主張,不敢對任何問題做出承諾,這種聲音搞多了,他就變成很害怕,好像全世界都在反對他,一個自己心裡不敢有任何表示的政治人物,你的朋友,縱使你的敵人,都「撒你無」嘛!你害怕的結果,是老百姓很不安耶。我認為現在台灣老百姓是有很強烈不安的感覺。

問:不少人看到馬先生的決策圈太小,你的觀察如何?

南:領導人最大的麻煩就是同質化,物以類聚,這個政府就是有這樣的毛病,大家都知道,就是幾個親信,稍微大一點,就是以台北市治中華民國,也沒有關心很多人,台灣很多地方的人,他也不知道。台灣有沒有人才?我認為台灣這個地方應該是奇才異能之士滿多的,他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可能是同質化容易溝通,容易聽話,所以整個國家體系顯現出來的就是一個聲音,要講領導風格,這點是比較麻煩的。

馬式民粹主義 北京已厭煩

問:不過這個問題似乎總在循環發生,過去如此,現在更如此,公民社會應該怎麼辦?

南:若講到從古至今皆然,恐怕我們是談錯問題了,有權力的人本來就是找他們認識的人,再加上他表現得不好,我們就把同質化當成罪魁禍首,應該是你可以找你認識的人,但請你有主見,有領導能力,恐怕這才是要點。美國有個大牌記者寫了一本書,大罵卡特是戰後最差的總統、最好的一個人,他對任何問題都沒有興趣,誰也不認識,也從來不做決斷,所以把美國搞得亂七八糟。所以問題還是在領導,如果領導力強,親信也可以發揮。

問:你為什麼認為WHA事件是老共在給馬先生顏色看?

南:陳水扁的民粹主義是訴諸「台灣的尊嚴」,馬式民粹主義則是「傷害台灣人民的感情」,過去在談判時,只要稍有問題,馬英九就會祭出這句話,這招總是有效的,我認為北京對這種馬式民粹已經很煩了,所以這次WHA的問題,大陸那個范麗青講的話其實是很重的,是不怎麼客氣的。有些媒體還對她提到中華台北衛生署沾沾自喜,真是可惡。我原本以為北京會配合馬式民粹讓馬贏一點,但北京這次好像不是這樣。

問:有什麼具體訊息?北京方面如何看待二○一二?

南:我曾經去過北京,我認為北京對台灣長期以來只聽國民黨片面的說詞,北京所認識的台灣,是國民黨大官小官告訴他們的。阿扁上台時提出四不一沒有,這是下了很大決心咬牙講出來的,如果我是北京,我對阿扁善意回應,阿扁的第二任恐怕就不會這麼艱苦。可是北京對阿扁聽其言觀其行,與國民黨聯手欺侮阿扁,八年都不理他,阿扁是被逼瘋的。所以我告訴北京:對台灣的問題,必須要有自己的判斷,不要一天到晚聽國民黨的,國民黨給的是錯誤訊息。

簽ECFA 產業反被掏空

問:最近你在體檢馬政府三年的研討會場合,對ECFA提出批評,為什麼會有此評斷?

南:我寫了這麼多的文章,但從來沒有對ECFA表示過意見。經濟學有一項鐵律,市場決定了經濟,經濟決定了經濟學,因此經濟學中許多大家所相信的原理,事實上都是被市場與權力引導出來的。沒有錯,大陸現在是個龐大的市場,最大的工廠,於是經濟學界就把這一塊給神話了。美國的保守派說過,對公司好就是對人民好,這句話我從來就不同意,對公司好未必就對人民好,但我們的政府就是根據這套邏輯在運作。

ECFA簽了之後,許多到大陸去的廠商,我認為他們的確賺到了很多錢,然而這個社會有很多邏輯同時存在,除了資本的邏輯,還有社會要公平的邏輯,以及自由的邏輯,可是現在中華民國卻只靠一個邏輯在運作。我們可以反問:ECFA簽了,我們的投資有增加嗎?外商來台有增加嗎?都沒有。由於市場在那邊,造成台灣資金加速往大陸去流動,換回來是陸客,一種低品質的觀光,台灣高品質的就業事實上是在減少,當然工資就不可能提升。所以這總帳算一算,台灣有算計,大陸也有它的經濟安排,台灣會變成大陸經濟圈垂直分工體系下的一個下游的分工位置,大公司都往那邊去移動,台灣高品質產業會慢慢萎縮掉,台灣在整個分工體系下會愈來愈沉淪。我對ECFA的不以為然在此,結果政府還在唬弄老百姓說:ECFA後,可以與東協簽FTA,這都是在騙人的。簽FTA這等於是半個主權國家,大陸不會給你的,到現在為止,不就連新加坡都還沒搞定嗎?所以唬弄到最後會兜不攏的。

問:馬先生還有一年任期,你有沒有其他的忠告?

南:第一,要重新回頭去檢討反省兩岸政策。不統不獨在語言上是很詭詐,馬的邏輯是對統的人說不獨,對獨的人說不統,這在走語言的縫隙中占便宜,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

第二點是台灣的經濟。在全球化下,每個國家一定要有自己的自主部分,包括許多財稅政策、管理政策,要有自己的價值觀,如果沒有價值觀,只是跟著全球化的口號去制定政策,最後一定會像ECFA,產業被掏空,在國際分工系統中變成沒有位置。台灣產業的設計,不要跟著大國在跑,大國有大國的生存模式,小國有小國的生存模式。

第三是教育。台灣的教育是莫名其妙的,一百多個大學,多到要倒閉了,怎麼辦呢?就唬弄大陸人,招陸生。好陸生不會來台灣,會去香港,因為香港是英文教學,有助於未來出國,具有競爭的優勢。我更擔心,台灣教育自己不好好努力,大陸的教育這幾年有很大的進步,幾個明星大學開始第一年不分科,給學生有接受全人教育的機會,台灣的教育要改革,要重視技職教育。

不懼政治壓迫 堅持做自己

問:你這樣針砭時政,有沒有遇到一些壓力?

南:台灣現在明顯的壓迫是沒有了,不會把你抓去關、抓去槍斃,可是他們會透過龐大複雜網絡所建立的報酬系統,來進行看不到的、找不到源頭的懲罰。例如以前我在罵阿扁時,很多媒體對我很好,都會找我,現在他們不會找我了。所以我們對於被壓迫的問題,必須要有更清楚的理解,隨著社會的發展,壓迫是存在的,但是壓迫的方式不同。

問:你面對到這樣的情況,什麼理由支撐你還是要這樣做?你的勇氣從哪裡來?

南:我是老人類,老人類有知識份子的毛病,堅持自己,你對我拉攏也是這樣,你對我不好也是這樣,我也相信台灣這個社會是餓不死人的,跟以前不一樣,以前堅持反對角色是會被餓死的,現在的生存壓力沒有以前這麼殘酷,所以做為一個獨立的知識份子的角色,在台灣這個時代,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