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前研一:台灣可成為東亞的「超級矽谷」


2008-07 天下雜誌 402期 作者:  相關關鍵字:
大前研一台灣東亞OECDG7國際觀歐盟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不久前應《天下雜誌》邀請,在新政府初上任後第四度來台演講。包括副總統蕭萬長、智融集團總裁施振榮、遠東集團徐旭東、東元集團黃茂雄等在內的政府與企業領導人、主要媒體與三千多位聽眾,擠滿了會場,聆聽這位最早預言中國崛起的大師之一,為大家在這快速變動的世界,指引方向。


402期苦中創樂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不久前應《天下雜誌》邀請,在新政府初上任後第四度來台演講。包括副總統蕭萬長、智融集團總裁施振榮、遠東集團徐旭東、東元集團黃茂雄等在內的政府與企業領導人、主要媒體與三千多位聽眾,擠滿了會場,聆聽這位最早預言中國崛起的大師之一,為大家在這快速變動的世界,指引方向。
 大前研一以「崛起中的亞洲:新力量、新市場、新挑戰」(The Rising Asia : New Power, New Market, New Challenge)為題,描繪出二○二○年,全球與亞洲的輪廓,也為台灣的願景,提出建言。
 他認為,台灣已充分利用中國,在全球取得重要的成就,應該充分發揮這個優勢,在製造服務、工程人才培養與科學園區經驗輸出上,成為東亞地區的超級矽谷。
 以下是演講摘要:
   ※   ※   ※
 二十世紀下半,全球是由七大工業國(G7)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所主導的。但在今天,機會反而在全球其他地方滋長,從拉丁美洲到非洲,到處都是成長的機會。資金不再是稀有的資源,只要能展現你的願景、領導力、穩定性,錢財就會從全球各地湧至。奈及利亞、埃及、土耳其,甚至杜拜這樣小的地方,就是因為如此,才能吸引世界各地資金與人才湧入。每個人、每個地區都有機會在這樣的全球舞台中找到一席之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我認為有三種角度來觀察驅動全球經濟的力量。第一,中國對全球資源的渴求,與對東亞經濟成長的催化力量,讓她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引擎。第二,歐盟的東擴與穩定的歐元,使其成為世上最強大的經濟體之一。第三,是高盛說的「金磚四國」與「TVT」(泰國、越南、土耳其)。這些力量,都將驅動二十一世紀的經濟成長,並讓過去的老大美國與日本,相形失色。
 想像一下二○二○年的全球局勢,我預測俄羅斯在這一年將加入歐盟,使歐盟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其次依序是美國、中國、日本、印度。
 為什麼歐盟將是第一大經濟體?因為它具有一個國家的所有條件,未來將會在單一貨幣的基礎上,產生單一憲法、軍隊。
 現在是一個重新思考民族國家定義的最佳時刻,歐盟二十七個成員國加起來,已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就算只計歐元區的十三個國家,也已和美國平起平坐。所以到了二○二○年,加入土耳其、俄羅斯和一些前蘇聯共和國,歐盟的經濟規模將是美國的兩倍。
 這是我的預測,我很想知道大家自己的想像是什麼?你對東擴後的歐盟了解多少?你對其他四個經濟體,又有多少認識?目前對我所看見的未來局勢有所準備的國家與企業還很少,二○二○年轉眼間就會到了,很值得大家好好思考。中國促使東亞經濟整合

 東亞已是一個事實上的經濟共同體,區域內貿易佔對外貿易總額已達六成,但和歐盟比起來,東亞整合沒有像歐盟一樣訴諸文字,沒有一個明顯的領導國家或是經貿政治協定,沒有共同貨幣,但卻自然而然整合在一起,背後最大的驅動力就是中國。
 龐大且持續成長的生產規模和不間斷地向全球進口各種產品,使中國成為東亞貿易、投資與人才流動的催化者,提供了一個使區域內的成員邁向全球的舞台。日本雖然自身經濟規模很大,非常全球化,但並沒有像中國一樣,扮演協助其他亞洲國家邁向全球的角色。
 韓國是這些發展的受益者之一。韓國政府一直致力推動黃海自由貿易區的形成,這個自貿區很有趣,以釜山港為中心,韓國企業把半成品出口到中國的煙台、青島、天津、大連,然後從中國將完成品運到釜山港,再轉出口到全世界。這種生產在中國,大量出口美歐,和日本是貿易逆差的模式,使韓國空洞化,成為典型的「過手經濟」(pass through economy),韓國人對此感到憂心,總統李明博已經表示要解決這個問題。
 日本也是受益者,出口許多半成品與機械設備到中國,雖然最近首次出現對中國貿易逆差,不過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大部分都是日本企業在中國製造的,所以並不需要擔心。況且日本對台灣和韓國,還維持很大的貿易順差。
 台灣更是利用中國,成為全球舞台上的最佳主角之一。
 中國前四十大出口企業中,十四家是台商,這表示台商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但在這世上很少人知道,中國經濟成長的引擎不是日本或美國,而是台灣。
 台灣企業很成功地代替擁有品牌與全球通路的跨國企業,充分地利用中國市場,成為EMS、OEM、ODE的專家,在全球消費性電子產業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但大部分沒有建立自己的品牌。台灣所做的是充分利用中國,發揮製造的專業。雖然已經有一些公司開始做上游的研發與下游的全球通路,但還是少數。建立「超級矽谷」的優勢

 大家都很熟悉微笑曲線,台灣企業專注在理論上最不賺錢的微笑曲線底部,居然還可以賺錢。就是因為台灣企業充分利用中國生產基地的製造能力,歐美日韓企業都比不上,才驅使他們往微笑曲線的兩端發展。韓國企業花了相當大的資金在全球市場上建立品牌,有一定的成功。日本企業則是往材料、機械設備等上游發展。目前日本電子產業上游產品的全球市佔率約七成,下游完成品只有二五%。
 台灣企業可以如此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了解日本,日語能力強,和日本企業家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個人的合作關係。此外,中文是台灣的母語,讓台商得以充分利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然後用英文將產品銷售到全球市場。同時擁有中文、日文、英文的溝通能力,是台灣企業成功的重要因素。
 此外,我認為香港是一個台灣必須注意的地方,尤其在台灣和中國全面三通之後,大家應該思考一下三通後香港的角色是什麼?
 我認為香港、澳門、深圳未來將整合為一體,人口及經濟規模將會趕上台灣,成為東亞娛樂、零售與金融服務的中心,也將成為新加坡與台灣的強大競爭對手。以澳門為例,每年到澳門的兩千兩百萬觀光客中,大部分是中國人,這代表三通之後,台灣必須要與澳門或香港,競爭中國觀光客。如何吸引中國觀光客,是台灣必須要思考的。
 從這些正在發生的趨勢來看,建立台灣成為東亞的「超級矽谷」 (super Silicon Valley),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台灣在建立科學園區有很成功的經驗,但這個超級矽谷不只是台灣的,而是成為整個東亞的超級矽谷。
 在美國上市的外國IT公司,以色列最多,第二是印度,第三就是台灣。以台灣的規模來說,擁有的人才早已超越本身所需,要好好利用這個優勢,成為東亞的超級矽谷,創新與研發的觸媒,訓練來自中國的工程師和製造業者,為東亞國家提供製造服務。每個國家都想建立科學園區,台灣已有成功經驗,是可以協助其他國家的領域。跳脫民族國家的概念

 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新架構,是可以建立的。過去台灣關於中國的討論焦點,圍繞在定義兩岸到底是兩個國家,還是一個國家,這是錯誤的,因為這是十九世紀對民族國家的概念。很少人知道南斯拉夫解體之後,形成多少國家?歐盟的成員國有哪些?蘇聯解體後,分裂成幾個國家?沒有人知道,因為這也已經無關緊要了。
 歐盟才是民族國家的新定義。新架構正在歐盟出現,東亞則是中華邦聯(Chunghwa Union)。其他已經存在而有用的模式,包括已有效實行兩百年的美國聯邦制,還有以英國為首的大英國協(The Commonwealth)。
 台灣在東亞的成功,值得慶祝,對中國的貢獻,中國方面應該感激。另一方面,中國成為二十一世紀的超級強權,台灣應該感到很幸運,可以充分利用中國快速崛起的機會,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這方面可以做得比台灣好。台灣是用軟實力,而非硬實力,達到今天的成就。
 雖然中國重要,但不要只看中國,也要放眼印度、歐盟和其他地方,因為現在這世上有太多成長機會。例如南美的巴西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和企圖心愈來愈強的企業家,但他們離東亞這個全球的成長引擎,實在太遠了,所以我們比他們幸運十倍。在越南,他們有比中國更專注於細節的勞工,工資又比中國低。對勞力密集製造業來說,越南有全世界第一流的勞工,很有吸引力。同時,也不要忘了日本,還是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會在日本發生。
 生在這個年代,所有人都能夠盡一切努力邁向下一個全球舞台,只要勇於接受挑戰,這個舞台是對每一個人開放的。

【特稿】蘇花高 前傳

http://e-info.org.tw/node/60656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報2010年11月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97年7月國民黨執政後重提蘇花高,變身「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簡稱蘇花改),新計畫是否納入921後的地質調查值得觀察。

蘇花改於今年10月18日舉行第一次環評審查,原決議請交通部公路總局在今年12月31日前補充調查再送審,一周前梅姬颱風重創蘇花公路,環保署火速於11月1日舉行第二署次環評審查會。

蘇花高是台灣這10年來爭議最大的交通建設,可惜早已淪為政黨操弄的工具變成「政治公路」,歷任總統、行政院長都曾提出與蘇花高相關的政策。民間贊成、反對興建雙方也持續僵持。花蓮縣長傅琨萁從在立委任內始終如一支持興建,選上花蓮縣長後更積極推動。

如今重提蘇花高(或蘇花改),有必要檢視過去歷史,以下是近4年來、97年4月25日環評大會退回交通部之前蘇花高經歷的爭議過程。

蘇花高路線

自北宜高速公路頭城蘇澳段終點起,往南沿北迴鐵路西側以連續隧道,穿越中央山脈東側,在崇德出隧道後由台9省道東側及縣道193西側繼續南行,經佳山基地東側及花蓮市區西側到吉安鄉。全長86公里,有11座隧道長40公里、20座橋粱。隧道+橋粱占全線90%。其餘是路堤或路塹約9公里。

蘇花高途經17處敏感區位,包括隧道或橋梁穿越太魯閣國家公園、觀音海岸自然保護區、清水斷崖自然保護區、七星潭風景特定區、南澳碧候自來水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蘇澳鎮地下水管制區(蘇澳冷泉)、原住民保留區、保育類野生動物區。

蘇花高環評過程

蘇花高速公路在89年通過環評審查,91年取得交通部許可,行政院在92年宣布暫緩動工。依環評法規定,經許可後的開發案3年內未動工,應提出環境差異分析,審查過關才能興建。

2008年7月6日行政院長劉兆玄提出「蘇花替」

宣布將蘇花高一切為三,先興建中間段的南澳到和平段,成為環評史上僅見的「斷頭、斷尾公路」。劉揆宣布蘇花高新路段是「環評爭議最少路段」。環保團體表示,「剛好相反」,這個路段通過蘇花海岸自然保護區、觀音海岸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而且多次環評爭議最大的湧水問題,就是位在崇德以北的這個路段。

2008年4月25日蘇花高環評大會

距民進黨交出政權前一個月,前環保署長陳重信在環評大會中裁示,蘇花高計畫與「東部永續綱要計畫」、「台北與東部地區運輸系統政策環評」兩個上位計畫有所衝突,全案退回交通部。

依當時結論,未來新政府應做出「政策指示」,如重新評估後認為確有興建必要,還必須進一步釐清蘇花高與上列兩項上位計畫的衝突性後,請交通部重新送環評差異分析報告書審查。

環評結論另決議,蘇花高興建計畫與92年行政院核定的已出現「重大變動」,當初行政院核定的經費是930億元,現已增到1300億。同時當初評估興建興蘇花並未考慮北宜,目前評估如興建蘇花高後北宜會「塞爆」,未來交通部都須回答這些問題。

2008.4.2蘇花高初審過關確認會議

環保署舉行蘇花高環評差異分析初審通過的確認會議,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官派環評委員)發言,反對在新政府上任前作出決定。

張景森說,蘇花高是陳水扁總統競選政見,行政院是基於對總統的尊重才全力推動,但其實還有很多疑慮。他認為看守內閣不宜通過環評,應退回交通部,至於未來是否興建,「應由新政府來決定。」

張景森的發言稿寫著,依交通部交通流量預估,興建蘇花高會造成花蓮地區空氣汙染、交通壅塞、喪失東部成為國際觀光度假區的潛力。且興建成本暴增大幅降低經濟價值,考量東部永續發展,「蘇花高並非最優交通方案」。

2008.3月底

總統大選民進黨大敗,蘇花高再也沒人管,環保署也不再接到「上層指示」。在接下來的環評大會,由經建會主委張景森、環保署長陳重信主導的環評審查,是難得沒有政治干預的短暫時刻,自主審查。

2008.3.3蘇花高環評初審過關

距離總統大選只剩18天,爭議不斷的蘇花高速公路,民進黨評估通過蘇花高有利選情,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主持,在2008.3.3強力通過環評差異分析初審,形同為陳水扁總統8年前的競選支票背書。

張子敬主動提議蘇花高興建分兩段,先通過蘇澳到崇德的山區段,崇德以南的平原段則要求動工前再評估。當場有環評委員大聲抗議違反程序正義,如果案子可以一半通過、一半不通過,那以後還會有過不了關的環評案嗎?

2008.1民進黨立委選舉大敗

前環保署長陳重信表示,當時民進黨評估利用通過蘇花高搶救總統大選,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請人轉告陳重信必須通過環評,但陳重信並未理會。過去他曾多次當面向陳水扁表達應審慎評估。

2007.5.2贊成興建蘇花高者到亞都麗緻抗議

總裁嚴長壽公開反蘇花高。嚴長壽稍晚發表聲明表示,他是本著知識分子的良知、以及旅遊專家的身分,提出對花東未來最好的建議。希望所有國人把對花東的關懷,為花東的未來共同努力。

他呼籲,大家不要把對花東的未來賭注在一條高速公路的興建與否,應一起要求政府投入財力、人力,將花東建立成一個國際化的度假休憩寶地。他願意做一個終生義工,為花東的永續發展而努力。
2007.4.24民間反對興建蘇花高

民間及花蓮在地學生舉行記者會,強調花蓮在地有許多人都反對興建蘇花高。花蓮土生土長的華碩電腦副董事長童子賢說,反對蘇花高,並非反對花蓮建設,因為「公路不等於發展,發展不等於發財」。

蘇花高興建與否似乎被操弄成「台北人反對、花蓮人贊成」。來自花蓮的學生、飯店業者、以及社會人士站出來反駁這種論點。遷居花蓮已30多年的詩人孟東籬說,「請不要再操弄花蓮人、非花蓮人,一如操弄本省人、外省人。只要愛花蓮的都是花蓮人。」

2007.04.21陳水扁到環保團體的地球日會場「踢館」

環保團體連續4年在地球日舉辦會議,每一次都請到昔日「戰友」陳總統,前3次他都只禮貌性表達自己尊重環保,今年卻一反常態,直接挑起環保團體一直反對興建的蘇花高。

陳總統說,興建蘇花高是政府既定政策,也獲得當地民眾支持,西部的一日生活圈已形成,東部至今只有鐵路,政府應以負責任態度平衡東西差距。如果環保沒有嚴重到不能推動,就不該剝奪當地民眾權益,一些反對興建的思維都「有待商榷」。

環保團體隨後輪番嗆扁,並把對陳總統的憤怒反映到接下來的投票,蘇花高速公路以最高票,拿下「最不永續開發政策」第一名。

2007.03.07藝文界反蘇花高,發起「建設純淨花東義工組織」

「雲門的人都知道,我死後要火葬,骨灰要撒在花蓮的立霧溪。」林懷民響應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發起的「建設純淨花東義工組織」,一起向有權者呼籲,「珍惜花東,停建蘇花高。」

嚴長壽元月曾和環保人士共同呼籲政府,停建蘇花高速公路。他決定主動站出來,號召藝文界、企業界人士共同為花東請命。

導演侯孝賢、林懷民、歌手胡德夫、華碩電腦副董事長童子賢、普訊創投董事長柯文昌、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都表示支持。柯文昌並宣布成立「建設純淨花東義工組織」,邀各界人士及民眾擔任這個組織的義工,未來將主動搜集關於花東的資料,向當權者明確提出,要停建蘇花高的理由。

2006.12.21審查「台北與東部間運輸系統政策環評」

交通部提給環保署的多個方案,包括興建蘇花高、台九線蘇花公路改善、北宜鐵路改善、花東鐵路電氣化等。環保署則依施工對當地造成的噪音及廢棄物汙染、自然生態系統衝擊、自然資源破壞等因素進行評估。

結果在各項組合中,蘇花高速公路、北宜鐵路改善等在多項評估中對環境都顯示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包括:經水源區穿越數量及長度、土地利用形式的改變、生態敏感區的關係、隧道湧水、文化資產衝擊、二氧化碳排放量、汙染排放量等。

結論「不宜興建蘇花高」,且要求交通部對東部的發展應該「盡最大能力保護其環境與生態。」但隔天行政院卻稱審查結論是「傾向興建」。

註:蘇花高環評歷經9年,所有規劃都是在921地震前完成的,直到97年4月25日環評大會決議退回交通部後,這份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並未重新評估921後地質的改變。

建蘇花高立場 謝反對蘇不堅持


鄭進興
2007/04/19 第578期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69508
謝長廷是歷任的行政院長中,唯一在任內明確表達反對興建蘇花高者;蘇貞昌接任閣揆後,從支持興建蘇花高到「不再堅持」,立場與政策明顯改變。
蘇花高的爭議,持續在民進黨的總統初選中延燒。力主興建蘇花高而被批評只重交通建設卻忽視環保的蘇貞昌,試圖以自己任內未編列任何蘇花高的經費,來抵擋外界的批評,並稱謝長廷和游錫?憟穭熙ㄣ蕭s列蘇花高預算,暗指謝游才是支持興建蘇花高。蘇貞昌雖然用這種似是而非的論調,企圖混淆事件的焦點,但並不能抹除他主張興建蘇花高的立場與事實。還原歷史真相,謝長廷是歷任的行政院長中,唯一在任內明確表達反對興建蘇花高者。



蘇花高規劃始於國民黨時代



蘇貞昌在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的辯論會上強調,蘇花高是在游謝當行政院長時就編列預算,到了他當院長反而沒編預算,同時還把案子送去做環境差異分析。意指編預算要興建蘇花高的是游、謝二人,他反而是重視環境保護的院長,所以才會要求做環境差異分析。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其實蘇花高是國民黨時代規畫的交通建設案,在民進黨執政前,當時的環保署就有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民進黨執政後,二○○二年陳水扁總統鑑於花蓮當地要求興建的聲浪,曾宣布要在第二年動工。因此才有二○○三年游錫?憒b行政院會的通過蘇花高為新十大建設之一,並分年編列了八十五億多元的預算。二○○五年謝長廷接任院長後,游內閣留下了三十億元的蘇花高預算,謝任內並未動用這筆預算,也沒有再新編任何蘇花高的預算。蘇貞昌將蘇花高預算的帳故意也算到謝長廷身上,便是有意的要混淆視聽。



蘇花高興建兩閣揆做法不同



謝長廷在行政院長任內,便明確地表達「暫緩興建」蘇花高的立場。他認為基於環境保護的考量,不宜興建蘇花高,因為環境一被破壞,就永遠沒有辦法再回復了,並強調這是一個應該堅持的大是大非問題。他在決定緩建蘇花高的同時,於二○○五年八月指示經建會研擬「東台灣領航計畫」,做為發展東部的替代方案。蘇貞昌在二○○六年初上台之後,「東台灣領航計畫」被改名為「東部永續發展計畫」。



蘇貞昌接任閣揆後,在花蓮和地方人士座談時便明確地表示,他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花蓮人對興建蘇花高的熱切期待,雖然是否興建蘇花高,必須等待環境差異分析的結果出來,但他的態度和花蓮人一樣,是支持興建蘇花高的。由此可知他支持興建蘇花高的基本立場,至於要通過環境差異分析,只不過是一道必經的程序罷了。



蘇陣營在審度民意之後,日前又透過行政院高層放出消息表示,蘇貞昌在核定「東部永續發展計畫」這個蘇花高的替代方案後,目前對蘇花高的興建已不再堅持。從去年和花蓮地方人士座談時的支持興建蘇花高,到現在的「不再堅持」,對於蘇立場的改變,不知該說他是從善如流呢?還是政策善變?

孔傑榮專欄-警察、政黨和懲罰

 2011.05.12

中國時報訊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國,其政府處罰人民的方式一直吸引著全世界的關注。外媒每日有關中國的新聞報導常常讓中國政府「臉上難看」,使後者為獲得國際社會尊重作出的種種努力泡湯。大量報導都是有關人權人士在中國明顯不公的刑事司法體制下的遭遇,如世界知名藝術家艾未未新近被當局抓走一事;另外一些報導則著眼於中國每年處決的數以千計、卻身分不明的非政治犯。雖然人們對已公布的法律、某些個案、以及特定地方局勢知之甚多,但一旦涉及中國法律體系的實際整體運作,可靠數據卻少得出奇。

 本周出版的新書《對中國刑事司法體制的實證探究》(Criminal Justice in China: An Empirical Inquiry)在幫助我們進一步瞭解中國正式刑事司法程序的運作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這冊書是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院長麥高偉教授和他一批能幹的同事多年來辛勤研究的結晶。而之前出版的類似書籍,無論在規模、研究範圍還是詳盡程度上,都無法與之媲美。

 這冊書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警察統治的刑事司法體制,檢察官,尤其是法官,通常只在其中扮演消極和處處受縛的角色。從這方面來說,中國不僅和盎格魯─美利堅法域截然不同,就是和台灣、南韓、日本這些同樣地處東亞的民主國家也有天壤之別:這些國家的檢察官雖然不是沒有不足,但至少目前都在積極地發揮監督和制約警察的功能。民主國家的檢察官和法院,不是沒有意識到鎮壓犯罪的重要性,也明白警察有警察的難處,但行事中仍至少保有一定的政治獨立性,從而約束警察權力。中國的情況則剛好相反,無論在法律規定還是實踐中,都是警察說了算。法官和檢察官必須同警察一道「同心協力」打擊犯罪。在定期進行的「嚴打」運動中,這種情況就更糟,幾乎所有法律規則都被架空。

 誠然,通過中國刑事訴訟立法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更多保護是非常重要的。刑事訴訟法於今年年底前會通過新一輪的修訂,麥教授的著作也論證了在所有刑事案件中進行進一步改革的需要。例如,修定後的刑事訴訟法應當確保律師在案件偵查階段能真正為在押嫌犯提供幫助。同時,刑事訴訟法還應當要求包括警察在內的證人出庭作證、接受交叉詢問,並確保能夠有效實施。

 但就像麥教授指出的那樣,不管怎樣改革,「多虧」公安部、國家安全部以及黨中央政法委的強大影響力,中國的刑事訴訟法似乎永遠有足夠多的模稜兩可、漏洞及例外情形,使得警察能夠保有不受制約的權力。此外,律師在這個制度下也沒有途徑,真正挑戰警察為圖一己之私、非法解釋和適用法律的行為。

 麥教授強調,有些普世法律準則雖被寫入立法,卻遭到警察的肆意扭曲,而中國當代文化在多大程度上縱容甚至是支持警察的這種行為,則是一個更為根本的問題。那些書本上規定的對權利的保護,在實踐中都因為敵對的價值觀、態度和一些習俗慣例而無法實施;這除了源於當今奉行的列寧主義「人民民主專政」外,也有傳統中國社會的影響。中國民眾普遍對犯罪嫌疑人缺少同情,不認為他們也應當享有一定權利,也因而對那些替嫌犯辯護的人缺少尊敬─如同「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一直凌駕於規則之上一樣,上述觀念在中國也根根深柢固。

 不僅如此,在中國,除正式刑事程序外,處罰一個人的方式還有很多。警察可以通過許多途徑剝奪個人自由,而無須經其他機關哪怕是最粗略的審查。每年有大批人因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被警察拘留,儘管該法規定的行為並不是「犯罪」,但一次輕微違法仍可導致長達十五日的拘留。同時,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因稍嚴重的違法行為被警察以「勞動教養」的名義羈押長達三年,有時甚至會延至四年。同樣,這也不被視為刑事處罰,而僅是「行政」處罰,因而中國正式刑事體制下最低程度的程序保護,對他們也完全不適用。類似的情況還有,警察無須向檢察官、法官或其他任何官員申請許可,便有權將吸毒或賣淫者羈押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最令人不安的,是警察和其他官員愈發經常地運用法外之手段羈押民眾,時間長短不一,受害對象範圍廣泛。很多意圖上訪的人,被非法囚禁在非正式的「黑牢」中。警察在沒有任何法律授權的情況下,隨意「失蹤」人權人士和他們的律師,頻頻對他們進行肉體和精神摧殘。無所畏懼的律師高智晟,在揭露警察對他施加的駭人酷刑後,第二度「被失蹤」,迄今已一年多毫無音訊。最近,一些城市的「國保」(地方公安系統下屬負責國內安全的部門)不斷失蹤「人權律師」,短則三日,長則七十日。另外一些人,即便是刑滿釋放後,仍繼續被警察強制隔離在家,不允許與社會接觸。上海律師鄭恩寵自○六年起就一直遭受如此對待;從去年開始,盲人「赤腳律師」陳光誠也陷入同樣命運。

 論及羈押,恐怕只有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享有比警察更高的特權。他們時常對涉嫌貪腐的中共黨員實施「雙規」─這其實是委婉的說法,實際情況令人生畏:受調查的人會被長期羈押,且與外界隔絕。對中國將近八千萬名中共黨員來說,一旦身陷其中,沒有甚麼法律規定能幫助他們脫身。如果經「雙規」認定存在嚴重不當行為,則再轉入正式司法程序、受到起訴。

 這些非刑事處罰或法外懲罰手段,已超出麥高偉教授新近著作的探討範圍。但我們希望,麥教授和他的同事或許很快會再挑重擔,將這些更不為公眾所瞭解的警察行動,用同樣富於深刻見解的方式呈現給我們。

 (作者孔傑榮Jerome A. Cohen,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紐約大學亞美法研究所共同主任,外交關係協會亞洲研究兼任資深研究員,英文原文請參www.usasialaw.org亞美法研究所研究員韓羽譯)

北韓勞改營擴建 虐20萬政治犯 強迫工作16小時 扒糞吃鼠求生



運排洩物
日本富士電視台2004年公開的北韓耀德集中營情形,政治犯正在警衛住宅區搬運排洩物。翻攝網路



營區擴增
國際特赦組織發布今年4月的衛星照片,顯示耀德集中營的警衛住宅區增加了15棟建築(編號1區塊)。法新社



慘遭處決
一名北韓基督徒婦女被控散播《聖經》及從事間諜活動,2009年遭處決,與親人天人永隔。翻攝網路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366641/IssueID/20110505
2011年 05月05日 【李寧怡╱綜合外電報導】人權團體國際特赦組織昨發布報告指出,在北韓政權接班人金正恩即將掌政之際,惡名昭彰的勞改集中營也擴大,關押的政治犯已達20萬人。勞改犯待遇有如奴隸,甚至得吃老鼠和蚯蚓求生,幾乎每天有人餓死。


北韓
總部位在倫敦的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發布4月7日所攝衛星照片,和2002年的照片比,北韓6座勞改營最著名的「耀德集中營」(正式名稱為「15號勞教所」)增加多棟建築,獄卒居住區也擴大。


金正恩接班動盪期
報告引述多名前政治犯說法,指犯人每天被強迫勞動到近乎虐待,而且每個囚犯都被逼觀看其他囚犯遭處決的過程。
國際特赦組織亞太區執行長札里夫(Sam Zarifi)指出,在金正恩準備接班之際,北韓勢必將有一段政治動盪不安的時期,「令人擔憂的是,集中營規模也在擴增。」
報告指出,耀德集中營的囚犯多是遭株連,甚至只是政治犯家人。2000年至2003年在此勞改的鄭炯日(譯音,Jeong Kyoungil)憶述,囚犯勞動時間是清晨4時至晚上8時,工作16小時後,晚上9時至11時還要背誦北韓前領導人金日成與現任領導人金正日的談話,「如果記不住10大教條,就不能睡覺。」


酷刑室竹籤插指甲
鄭炯日指出,每天完成工作的人,才能得到一碗200公克玉米粥。有些犯人餓到吃老鼠,或從動物糞便中扒出玉米粒來吃。他表示,勞改營裡大家想法已扭曲,對於有人喪命「心情高興多於悲傷,因為埋屍的可多得一碗粥吃。」另一名前囚犯估計,耀德集中營在1999至2001年間,約4成犯人死於營養不良。
勞改營中還有酷刑室,每個房間長寬高各約1.22公尺,讓人不能站立與平躺。只要被視為麻煩份子,就會被關進酷刑室,少則1周,多則數月,甚至有小孩被關過8個月。犯人還會受水刑、睡眠剝奪、竹籤插入指甲縫等虐刑。


「新囚犯3成會死」
另一名獲釋囚犯姜哲煥則指出,剛入營的新囚約3成會死,餓到吃老鼠和蚯蚓是家常便飯。姜哲煥9歲就因祖父遭控叛國被牽連,勞改10年後獲釋,1992年逃往中國,現住在南韓,曾在《朝鮮日報》擔任記者。他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訪問,詳閱耀德集中營的最新衛星照片後指出,獄卒區擴大不少,「是因為他們有更多安全管理需求。」


北韓政治犯慘況
◎2010/01:南韓政府公布北韓政治犯收容所現狀報告,指女囚淪為官員或獄卒的性奴,不幸懷孕者會被踢打以墮胎。偷渡到南韓或中國被查獲者,多會遭嚴刑拷打,官員還會將手伸進女囚的肛門和陰道,檢查是否藏有金錢。
◎2009/07: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北韓近20萬名政治犯僅以玉米和鹽來維持生命,由於營養不良,他們牙齒脫落,牙床變黑,骨質脆弱,背部彎曲。
◎2007/05:美國自由之家發布報告指,北韓政治犯被迫對遭處決人犯的屍體丟石頭,侮辱屍體。
◎2004/11:美國猶太團體披露,北韓利用政治犯進行醫學和生化武器實驗。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金頂電池爆漿 無線鍵盤報銷網友怒批

| 社會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2010年6月30日 19:41

金頂電池爭議多,未拆封嚴重漏液。


金頂電池爆漿的一直沒有解決,要消費者怎能用的安心。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金頂電池再度爆發爆漿漏液!有網友PO文,新買的無線鍵盤裝了金頂電池,竟然出現漏液腐蝕,導致鍵盤整個報銷,打電話向客服反應都沒人回應。好不容易客服專線打通了,但對方卻解釋可能是網友使用不慎,或是天氣太潮溼造成,不過一年多來,金頂電池問題不斷,讓網友們真的是氣到不行。

全新的無線鍵盤裝了兩顆金頂電池,竟然出現漏液爆漿,嚴重腐蝕電路系統,導致鍵盤報銷不能再使用,網友不滿PO照片,反應金頂電池品質受考驗,但讓他更不滿的是,客服打了半天竟然無人回應,東森新聞實際求證,客服專線不像網友說的沒人理,但電池怎麼會出現爆漿情況?

回顧一年來金頂電池的確爭議不少,像是網友買的遙控汽車,電池嚴重爆漿,腳踏車燈腐蝕報銷,甚至就連新買還沒拆的電池,底部也嚴重漏液,網友怪罪可能是大陸製,所以品質有瑕疵。客服人員解釋,可能是電池本身有瑕疵,或是遇到特殊情況才會產生漏液爆漿,但金頂電池爆漿的老問題重複上演,要消費者怎能安心。

金頂電池「爆漿」 廠商:可能使用不當

| 生活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2009年3月31日 14:56

http://www.nownews.com/2009/03/31/327-2430192.htm
腐蝕爆漿漏液!知名電池遭控品質差。
電池爆漿漏液!廠商:可能使用不當。
播放影音新聞 更多照片 關閉照片 .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在國內銷量第一的金頂電池被民眾爆料,使用時會有爆裂聲響,還漏出電池液,甚至有嚴重腐蝕狀況,而且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不過,製造商聲明表示,需看到實品才能判斷,並強調大多時候是消費者新舊電池混用,使用不當才會有此情形,但若真有疏失的話,也會負起維修或退款的責任。

廣告中的電力小兔子說,「你以為所有電池都一樣耐久嗎?」這是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廣告詞,也因此金頂電池在國內市佔率高達58%,是銷售第一名。但最近卻傳出品質讓網友大感不滿的負面報導,因為使用時不只會流出白白的電池液,更嚴重的還會腐蝕用品,不少人除在網路上批評之外,還直接指名「爆漿」的罪魁禍首就是因為「Made in China」。

製造商得知後緊急發出聲明稿,表示一切都需要看到實品才能釐清狀況,但也強調絕大部分是因消費者新舊電池混用,造成電池底部的安全閥彈開,才會發出爆裂聲響或流出電池液,若檢測是電池瑕疵而造成民眾損失,也承諾將進行賠償。

冠捷併購飛利浦 PC 顯示器部門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dec/17/today-stock7.htm
〔記者卓怡君╱台北報導〕繼聯想併購IBM個人電腦事業部門後,亞洲企業吃下歐美科技公司事業部再添一樁,台灣起家的冠捷科技(AOC),宣布作價3.58億美元(約115億新台幣),買下飛利浦電腦顯示器及低階薄型電視業務。

在此合作協議下,飛利浦將移轉位於中國蘇州、東莞的顯示器和薄型電視製造廠,及位於匈牙利和巴西的製造業務。

而飛利浦位於台灣中壢的OEM業務單位和開發中心,也移轉給冠捷科技,約有1700名左右的飛利浦員工與此次的業務轉移有關。

根據此項協定,冠捷科技將接收年營業額20億美元的OEM顯示器業務與飛利浦自有品牌顯示器與薄型電視,一躍成為全球最大個人電腦顯示器製造商,年產量上看3500萬台。

飛利浦則將成為冠捷科技的主要股東,雙方同意飛利浦的注入資產價值相當冠捷科技擴大市值後之30%,冠捷將發行15%之新股,餘額將透過發行可換股公司債券支付。股票發行價將根據簽約前15天成交量加權平均價來計算,此次交易的價值約為3.58億美元。

冠捷科技主席兼行政總裁宣建生,畢業於成功大學,集團主要幹部也都是台灣出身,集團台灣據點是位在台北縣中和市的捷聯電子。

宣建生指出,此次合作,象徵冠捷期許成為全球最大個人電腦顯示器生產商,及轉型至薄型電視市場的長程目標。

飛利浦表示,相關的合作事宜,仍待實體查核後作最終之確認,預計在2005年年中完成移轉相關事宜。日後,飛利浦將專注於自有品牌顯示器及薄型電視的行銷與銷售。


--------------------------------------------------------------------------------

艾德蒙轉型有成 冠捷緊追三星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在台灣發跡,於香港、新加坡掛牌的冠捷科技,也許投資人相當陌生,但是提起冠捷的前身AOC愛德蒙,相信不少人仍存有相當印象。

台灣艾德蒙海外股份有限公司(AOC),過去是台灣最大的電視機出口商,在1988年開始轉型,切入資訊用監視器後,1990年與印尼林氏集團赴中國投資,並在福建合資成立冠捷集團,1999年於香港、新加坡同時掛牌,最近也將投資觸角往上延伸,投資中國京東方面板廠,並入主台灣上市的監視器廠商美格。

冠捷在顯示器事業上相當積極,2002、2003年在電腦顯示器的出貨量上,已經躋身全球第2大,僅次於三星。

冠捷與國內明基、宏碁或是三星等監視器業者自有品牌比重較高的經營模式不同,冠捷在OEM、ODM比重高達8成,主要客戶來自於IBM、HP、SONY、DELL。

由於電腦顯示器產業已經是一個高度成熟的產業,根據統計,其中在CRT監視器,全球有80%的市場掌握在前5大廠商中,在LCD監視器市場也有6成掌握在前5大廠手上。

在產業成熟,且集中度高的情況下,擴大市佔率成為這些廠商當務之急。尤其自從鴻海(2317)打算步入電腦顯示器產業後,業者對於這個可敬的對手相當防備。

一家外資機構的研究員就指出,未來可能只有前3大的監視器廠商,可以獲利而存活。

而飛利浦目前在全球的監視器市場中(包括CRT與LCD)市佔率為7.7%,位居第5,若無法擴大市佔率,不久的將來恐怕會被淘汰出局。

而冠捷市佔率則約18.8%,排名僅次於三星,法人指出,冠捷吃下飛利浦的電腦顯示器部門後,市佔率將提升到26.5%,將一舉超越三星,成為全球最大電腦顯示器製造商,冠捷也可以補足在自有品牌不足之處。

中國網友嗆志玲 寶僑不換人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aug/11/today-fo7.htm
〔編譯陳成良╱綜合十日外電報導〕由於不滿台灣第一名模林志玲雙親支持台灣獨立的綠色色彩,中國網友在網路發動消費者抵制林志玲代言的寶僑(P&G,中國稱寶潔)公司產品。

一名使用暱稱的網友在中國「天涯虛擬社區」(www.tianyaclub.com)發表留言說:「如果寶僑不撤換林志玲…抵制行動不會終止。」這個中國網站還出現不少響應這項抵制行動的留言。

據香港親中的文匯報十日報導,月前在大連墜馬受傷的林志玲以包機送回台灣時,她的母親吳慈美率領水噹噹成員打出「歡迎台灣女兒回國」、「感謝中國醫療我國女兒」等彰顯「一邊一國」意味標語,引起部分中國民眾不滿。

報導中說,由於林志玲家族的綠色背景,中國網友正轟轟烈烈地發起「四十萬人簽名抵制林志玲及其代言的產品」活動,要求寶僑公司換掉林志玲,否則就抵制該公司一切產品。

文匯報說,抵制林志玲的行動並不單單限於她所代言的產品,也有中國網友廣寄電郵,號召同時抵制林志玲的父親林繁男在中國的鋁製品廠的產品。

報導中說,林志玲雙親與陳水扁總統關係匪淺。林母吳慈美成立「台北水噹噹婦女競選總部」,賣力幫陳水扁搶攻女性選票。林繁男與陳水扁同為扶輪社成員,林父資助陳水扁選舉等舊聞也成為中國網友關注焦點。

中國打壓所謂「綠色」藝人不遺餘力。台灣歌壇天后張惠妹二○○○年在陳水扁總統就職典禮上唱國歌,曾因此遭中國封殺兩年。


--------------------------------------------------------------------------------


〔記者黃忠榮╱台北報導〕中國網友以名模林志玲一家色彩偏綠為由,發起四十萬網友抵制林志玲所代言的產品,但相關訊息國台辦仍未公開表達態度。


--------------------------------------------------------------------------------


〔記者彭顯鈞╱台北報導〕針對林志玲遭到中國網友以綠色背景加以圍剿,朝野立委都認為,她本人並無政治立場,應尊重她的專業和自由選擇的權利。


--------------------------------------------------------------------------------


〔記者王孟倫、邵怡華╱台北報導〕對於部分中國網友揚言,要抵制林志玲代言的「P&G寶僑」公司產品,對此,寶僑公司昨天表示,能夠為產品與品牌帶來加分效果,是挑選代言人的重點,寶僑非常滿意林志玲的專業和敬業表現,也沒想過更換代言人的問題。

林志玲為寶僑旗下兩大品牌 - 潘婷洗髮精、歐蕾化妝品的代言人,這次林志玲也是為寶僑至中國拍攝廣告而摔馬受傷。寶僑公關經理吳卉蓁表示,作為消費商品業者,提供優質的產品給廣大消費者使用,才是我們關心的焦點,林志玲非常符合寶僑所訴求的三大品牌形象,即親切、知性、優雅。

林志玲擔任寶僑產品代言人以來,工作表現與親切形象,令人感到非常滿意,這對產品和代言人雙方來說,是一種雙贏效果。吳卉蓁強調,代言人私下的政治立場或傾向為何,與產品本身毫無關係,因此,寶僑方面不會過問、也不會干涉。


--------------------------------------------------------------------------------

吳慈美:志玲是彩色

〔記者許聖梅╱台北報導〕林志玲經紀公司凱渥發言人江怡蓉表示,林志玲昨天得知有中國網友發動抵制她,讓她感到很驚訝。江怡蓉說,林志玲是一個熱愛工作而且很單純的女生,對政治並不了解,也沒有涉入,他們既然跟廣告公司簽約,只要等志玲恢復健康,就會繼續完成廣告的拍攝。

林志玲昨天回到台大復診,因為恢復的情況不錯,她希望能儘快回到工作崗位,用實際的行動報答各界在她受傷期間對她的關心與溫暖。而且一旦復元之後,這支未完成的廣告,林志玲一定會把它拍完!

江怡蓉說,林志玲對政治並不了解,所以「根本沒有色彩的問題!」她也轉述林媽媽吳慈美的話說,林志玲絕對沒有政治立場,「她是彩色的!」

凱渥昨天得知中國網友發動抵制一事,雖感訝異,但回應的態度很低調,據了解,林志玲受傷以前,在經紀公司安排之下,正積極開拓中國市場,也代言了不少產品,一旦遭到抵制,的確影響很大,加上林志玲養病期間,雖然廠商都說會一直等到林志玲復元,但許多活動代言的邀約都已經換上其他人選,對工作十分投入的林志玲,當然希望能趕快回到工作崗位。


--------------------------------------------------------------------------------


〔記者葉文正╱台北報導〕林志玲昨天對自己引起海峽兩岸網友戰爭提出看法:「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我尊重大家的看法。」

雖然因為爸爸林繁男、媽媽吳慈美政治立場偏綠引起波瀾,正在努力復健的林志玲卻比較想置身事外,林志玲說:「這些說法我不會在意的啦,因為我沒有政治立場,如果有,也沒那麼重要吧,而且每個人有自己的言論自由,我現在只想好好專心復健,因為有好多事等著我去做,其餘的事情交給經紀公司去處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