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馬政府中國還需要「施琅」嗎?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Service/editorial/news.php?engno=491766&day=2011-05-12
國安局長蔡得勝前不久在立法院證實,中國的首艘航空母艦「瓦雅哥號」將於今年底以前試航,主要是做為訓練艦,但也可轉換為獨立作戰單位,達成具遠距作戰能力的全球性強權;共軍有意將這艘航艦更名為「施琅號」,現在還沒決定。擁有航母,一直是中國稱霸道路上的一個夢,對於這個大夢,解放軍竟然浮現以施琅命名的念頭,可見其針對台灣的野心實在難掩。不過,看到最近馬政府處理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辦公室密函的表現,恐怕有人要怨嘆:台灣有這樣的領導人,中國哪裡還需要施琅?

養一支航母戰鬥群,需要龐大的軍費支應,中國李肇星在人大期間自行宣布:二○一一年中國國防預算將增長十二.七%,達到六○一一億人民幣。不少國際軍事專家因此分析,中國軍費重返兩位數增長,可以保證高耗資採購項目,如航母、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可以不必遭到拖延,從而增強對美國、台灣和日本、印度的威懾。其實,不論這支即將下水的中國航母未來究竟要用在太平洋或南海,台灣都具有極為關鍵的地位,如果台灣真成了「中國的一省」,絕對比施琅不施琅、或有多少的施琅,擁有更高的戰略價值。由此,解構中國何以近年來要致力於歷史翻案,企圖重新賦予施琅這個賣台叛將不同的歷史定位,就不難理解中國朝思暮想、輾轉反側的意淫了。

從這個中國核心利益的角度出發,如今存在於國際間鋪天蓋地「中國的一省」的打壓,當然是滴水不漏的全面性政治撲殺,中國在世衛組織透過中國香港籍的秘書長搞發函的小動作,正是其中顯例,但是馬政府的行政院竟然在馬先生的記者會後,公開定調說:「這是單一事件」,「政府不會無限上綱」,以免影響兩岸交流。對照於昨日中國國台辦記者會回應的「我們希望台灣方面能夠冷靜的看待這件事情」、「國際社會和國際組織在這方面的立場和看法是眾所周知的」,這像不像默契極佳的一搭一唱?國共雙方欲言未明的潛台詞是:事情本來就是這樣,聽話接受,好歹可以安樂死,反抗掙扎,只會活受罪。這也是為什麼馬政府要極力淡化此事、中國則要台灣冷靜看待的原因。

為了讓台灣對「中國的一省」習慣成自然,中國這兩天透過國民黨榮譽主席進行「大放送」:兩岸直航班機增班、開放中國觀光客赴台自由行、加速推動兩岸投資保障協議,與兩岸核能安全合作等。但問題是,國家的地位與尊嚴怎麼會不如所謂的兩岸交流來得重要呢?這就是真正問題之所在了。

看看吳胡二人在北京再度許諾的:國共兩黨、兩岸雙方要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繼續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這整段的國共共識,與台灣是「中國的一省」密函內容,有何不同?既然沒什麼差別,則國民黨當然對以「中國的一省」身分參與國際活動,不覺得有什麼要大驚小怪的,因此密函已經曝光了,在沒有任何有效處置之下,馬政府今天仍要派遣衛生署長啟程前往日內瓦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即使坐在旁聽席,只能在經過同意下發言五分鐘,沒有表決權、更無人事權,也要去坐實「中國的一省」,這到底符不符合比例?國人必須就此嚴厲監督。

現代公民之所以必須如此保持高度的警戒,實在是因為這個政府前後不一、相互矛盾的言行真的太多了。一個總統在記者會上明明說:「不能接受這樣的方式」,但是總統的同學、外交部政次在立法院不但說:WHO有此內部文件,是可以想像的,從一九七一年起,聯合國的文件都是這樣寫的;他還要大家感謝馬政府改成Chinese Taipei,才進了會場。

美國昔日的聯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曾經說:台灣是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這句話當時是站在美國於亞太地區的利益而言,今天的台灣人未必要全然接受,但是台灣是台灣人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這個立場絕對可以放諸四海皆準。如果,台灣這艘航空母艦被馬政府搞成了「中國的一省」,中國還需要什麼「施琅」?因此,WHO矮化台灣案,台灣必須抗議到底,絕不容許一個早就失去公信力與信賴感的政府逕行出賣國家的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