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才是社會上的中下階層?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Service/editorial/news.php?engno=492773&day=2011-05-16
人事行政局長吳泰成日前在立法院答詢時脫口而出,「軍公教人員在我們整個收入的結構裡面,是比較中下層段落」。這個「軍公教是中下階級」的說法,引發輿論譁然,紛紛批判其不知民間疾苦,企圖為馬政府軍公教加薪的政策買票包裝。吳泰成有感外界的質疑與批判,隨即發表聲明指稱自己把話說得太簡化了,有點口誤,如造成外界誤解,則表示歉意。

吳泰成的話,不論是否太簡化,或口誤,它卻真實反映馬政府官員的普遍心態。此即軍公教人員比起一般受薪階級,明明在薪資、福利與退撫方面都比較優渥,但多數官員與馬總統一樣,是從公務系統上來,一直處於封閉的狀態,與外在世界逐漸脫節,竟然自以為是弱勢族群,因此政府若不加予特殊照顧,彷彿對不起他們對國家的貢獻。這次台灣經濟數據看似亮麗,但大多數勞工並未享受經濟成長果實,政府仍執意為軍公教加薪三%,除了選舉時的籠絡目的,就是出自這種軍公教是中下階級的錯覺。

其實,軍公教是不是中下階級,由一個簡單的數字,就可以得到最真切的答案。依據吳泰成的說法,「公務員平均薪資六萬元左右」,但由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看來,月薪六萬元應屬於上層,因為全國逾八百萬受僱者(含公務員),月薪三萬元以下將近一半,月薪六萬元以上則不到一成;而且,去年一般上班族(不含公務員)平均月薪(經常性薪資)只有三.六萬元,遠低於公務員的六萬元。其中,月薪不到兩萬元有一○三.八萬人,占十二.九%;月薪不到三萬元有三五九.七萬人,占四十四.六%;月薪六萬元以上僅七十一.六萬人,占八.九%。換言之,國內受薪階級中,月薪不到三萬元才算是中下層;月薪六萬元以上,已經屬於薪資最高的十%,在受薪階級中應該歸類為上層。

事實上,我們批判吳泰成的說法,並非為了凸顯軍公教與一般民眾薪資上的差距,更非意圖挑起不同階層間的仇恨;軍公教今天的所得與待遇,乃歷史因素與長期政策下的結果,並非他們有意形成一個優於多數民眾的特殊階級。我們關注的重點在於多數馬政府官員顯然不了解民眾的痛苦,他們生活在溫室裡,在象牙塔裡作決策,身在廟堂之上,掌握國家機器,居然不知月薪平均六萬元的軍公教在台灣已是多數勞工終身難以企及的目標了?他們恐怕也不會了解,儘管馬政府吹噓去年經濟成長亮麗,但勞工的平均薪資卻倒退回十三年前水準?當然他們顯然也不知道有四成四的勞工月薪在三萬元以下?

嚴重的是,我們深入探討將會發現,正是馬總統自我標榜,打破扁政府鎖國,會帶來黃金十年榮景的傾中政策,反而將台灣勞工推入火坑,陷他們於永遠無法翻身的絕境。事實上,台灣勞工的困境正是來自於中國。中國在一九八七年推動改革開放路線後,對全世界釋出數億的低廉勞動力,剛好成為九十年代台幣升值、工資上漲的台灣傳統製造業外移的基地,自此台灣勞工受到第一波就業機會減少、薪資下降的衝擊;幸好起而代之的是科技業,填補了部分傳統製造業留下的空隙。然而,台灣的科技業仍以代工為主,中國的取代性非常強大,一旦有部分產業開出西進的第一槍,其它產業很難不跟進,最後整個產業鏈就被連根拔起,工作機會大量流失,在要素價格均等化的制約下,台灣的薪資在原地踏步,已屬萬幸,若是因為中國低廉工資的拉扯而倒退,也是可以預料之結果。

不可諱言的,二、三十年前軍公教的薪資大幅落後於民間企業,所謂「軍公教是中下階級」顯然是當時形成的印象。但是這些年來台灣企業大舉西進,讓台灣勞工的薪資幾乎不進反退,而軍公教待遇則在制度保障與選舉考量下穩定成長,如今反而步上了社會的上層,與一般勞工形成強烈的對比。當前改革的目的,並非把軍公教的待遇拉下來,而是要把在原地踏步的勞工薪資拉上去,如此方可落實社會正義,讓台灣勞工薪資上漲,得以分享經濟成長果實。要達成此一目標,當務之急便是解決讓台灣薪資停滯不前的傾中政策,扭轉台灣經濟對中國的傾斜,台灣勞工的未來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