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Service/editorial/news.php?engno=501624&day=2011-06-18
馬英九總統日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否認台灣在經濟上過於依賴中國,也不相信台海兩岸關係密切會影響我國的自主性,強調要小心應付中國的挑戰,但絕對不是把自己孤立起來。馬英九這些談話,不合事實現狀,違反一般常識,連在台灣講都站不住腳,如今還透過BBC傳播國際,實在丟人現眼到了極點。
台灣經濟是否過度依賴中國?不必請教財經專家,一般人只要從簡單數字,即可做出判斷。有如台北美國商會上星期發表白皮書,明指二○一○年台灣對中國及香港出口比重高達四十一.七%,遠高於南韓、新加坡等鄰國對中國貿易比率。白皮書並警告,過度依賴單一市場有其風險性,特別是兩岸政治氣氛充滿變數。事實上,不僅出口集中中國,我國對外投資也把八成雞蛋放在中國這一籃,如果再計入「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數字,我國不僅經濟成長率虛有其表,工作機會也大量流失。經貿投資如此偏倚失衡,馬先生猶不以為意,正好暴露其「終極統一」的意識形態障蔽了基本判斷。
經濟過度依賴中國是否影響我國的自主性?BBC特派記者哈維(Rachel Harvey)的問題反映許多人的疑慮。有如美國沙特(Robert Sutter)教授最近明白指出,兩岸日益密切的經濟社會互動,已降低了台灣的「行動自由」,明顯受制於中國,正走向終極統一的道路。更清楚地,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羅斯雷提能(Ileana Ros-Lehtinen)日前在一場演說中告訴在美台灣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終將證明只是「為達成中國最終併吞台灣而偽裝成貿易工具的政治手段」。如果這些來自美國的警告還不夠明白,中國學者胡鞍鋼早有名言,他把台灣喻為糖尿病人,經貿高度依賴中國有如胰島素不能停藥,如果實施經濟制裁,七天即可導致台灣滅亡。
除了無視這些來自美國各界的警告與中國的明顯圖謀,馬英九不改其怪罪前政府的一貫作風,宣稱他的政府只讓台灣對中國出口比重增加一個百分點,卻把民進黨政府扣上「孤立與鎖國」的帽子。數字會說話,民進黨執政期間,由於在「積極開放、有效管理」與「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之間游移,未能落實提升附加價值的經濟產業政策,加上業者過度追求降低成本及擴大規模,導致我國對中國出口比重大幅增加,如今猶被扣帽子,堪稱咎由自取。
但是,馬政府把「中國化」等同「國際化」,經由ECFA向中國全面傾斜之後,對中國貿易比重雖增幅不大,卻反映由於「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實質演變,在台灣產業被掏空之後,多年來經由投資帶動貿易的效果已經遞減。從而,因ECFA現今正在進行的第二波產業外移,尤其高科技及金融產業大量西進的惡果,將進一步禍害台灣。
最明顯的,三年來馬政府汲汲與中國簽訂ECFA,對其他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洽簽,包括與美國的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都毫無進展。當初為了推銷ECFA而大力吹噓,揚言可以帶動與其他國家簽訂FTA、外人投資可望增加等等說詞,如今證明全係欺騙公眾的空頭支票。即使馬英九一再宣稱,台美之間關係極為良好,但從其任內美國從未有部長級官員來訪,顯見「自我感覺良好」的馬式特色,同樣表現於最重要的對美關係。更糟的事實是,有如羅斯雷提能主席的警告,不論在美國亞洲政策決策或國防規劃,台灣都有被邊緣化的危機。
五年前,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在訪問歐洲行程,接受BBC談話性節目HARDtalk專訪,對於中國政策、阻撓對美軍購、終極統一等議題,在主持人沙克(Stephen Sackur)追問之下,左支右絀,極為尷尬;尤其沙克質疑馬英九:「你的立場基本上與北京一致,你難道不會感到不安嗎?」成為那場對話的代表性結論,更使當事人出盡洋相。如今,馬英九高坐總統府內,BBC的訪員從咄咄逼人的談話性節目主持人換成特派記者;然而,馬英九說話不合常識與事實,凸顯了吹牛不打草稿的積習不改。由這樣的人主政,在國際媒體丟人現眼事屬必然,台灣人民所應擔心的,卻不僅如此。
台灣接單中國生產 吳揆承認無助就業
〔記者陳曉宜/台北報導〕總統馬英九一再以「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宣傳兩岸簽定ECFA對台灣經濟成長的好處,但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下午參加會計師公會ECFA說明會時終於說出真話,他說,台灣接單確實會在GDP的數字上給我們安慰,但實際就業數字卻會讓我們傷心。
GDP雖好看 就業率傷人心
吳敦義表示,台灣接單反應在GDP上的數字可能不錯,但很多公司在海外生產,僱用的是大陸勞工、越南勞工,所以在我國勞工的就業上可能不會有太大幫助,所以政府最希望的是台商能投資台灣,才能在台灣僱用更多從業人員。
馬總統屢屢在ECFA說明會上表示,「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外銷世界」是兩岸合作正確的道路,對雙方都有好處。吳敦義昨也說,這樣的分工模式,讓台灣對大陸有五、六百億的順差,但也讓大陸因台商在大陸設廠加工轉出口賺了二、三千億,所以是「魚幫水、水幫魚」。
但馬英九卻沒說,這樣的分工模式並不利台灣勞工就業,而吳敦義昨天則說出真話。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即曾嚴厲指出,簽ECFA只會加速台灣第二波產業外移,無助台灣勞工就業。
簽ECFA 加速第二波產業外移
面對台灣過度依賴中國的質疑,吳敦義坦承,台灣不能把太多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指中國),要多找幾個籃子,但也要先顧好放最多蛋的籃子。他表示,一旦兩岸簽定ECFA,我國與其他國家簽定FTA的可能性將大大提升。
大學生憂 陸生將搶飯碗
昨天說明會上,有人擔心ECFA一簽只會讓富者越富、貧者越貧,也有大學生發言希望政府限制陸生在台就業年齡,深怕畢業後被陸生低薪搶飯碗。
吳敦義表示,大陸人士來台工作,現階段是以跨國公司為主,但人數很少,未來開放陸資來台投資,大陸公司可派人來台任職,但人數上限是七人,「再怎麼樣也是聘用台灣人多」。
吳敦義強調,會計師、律師、醫師、傳媒工作者不會開放來台,但他也坦承,這些大陸都曾口頭要求開放在早收清單,「只是被我們立刻擋下了」。
台灣接單海外生產 近十年來增加三倍
國外生產 無助國內就業與消費
〔記者林毅璋/台北報導〕經濟部統計處日前發布今年三月的外銷訂單統計,令人憂慮的是,三月台灣製造業海外生產比重(國內接單、海外生產)首次突破五十%,來到五十.六九%,這代表縱使外銷訂單再龐大,超過一半的產能也是在國外生產,無助於國內勞工的就業與消費。
回顧近十年的統計數字,二○○○年一月時,我國製造業的海外生產比重僅十二.三八%、二○○二年十月首次超過二十%、二○○四年四月首次超過三十%、二○○五年六月首次超過四十%、今年三月則超過五十%,總計十年來,製造業的海外生產比重已經增加三倍。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認為,海外生產比重的數字愈高,代表產業外移狀況愈嚴重,將導致結構性失業問題日趨惡化,影響勞工薪資水準,更無助於國內消費,「肥了企業苦了勞工」,也會拉大國內貧富差距。他憂慮未來馬政府簽了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後,台灣產業將是死路一條。
台灣經濟研究院六所所長楊家彥表示,中國正「處心積慮」發展面板等高科技產業,這對台灣是一大危機。像二○○一年開始,台灣製造業的海外生產比重會急速攀升,就是因政府宣布開放手機、筆記型電腦等七千多項工產品赴中國投資所引起。他認為,在今年三月馬政府又開放六代以上面板可赴中投資後,「恐將步上後塵」,未來我國海外生產比重的數字必然會再提高。
楊家彥指出,台灣許多產業已經到中國投資設廠,未來中方若加強高科技產業招商的投資稅負減免等優惠條件,恐將讓台灣原本就已鬆落的產業鏈被「連根帶走」。他認為,加上ECFA的因素,短期內我國海外生產比重的數字恐怕是降不下來,需要加強吸引外商來台投資。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惠玲則認為,日本雖然在製造業的海外生產比重也高,但由於掌握關鍵技術,保持在產業的技術層面領先,因此能維持經濟優勢,這是我國應學習的,以避免被中國超越。
台灣接單中國生產 比重恐逾六成
中國生產佔海外比重
四年前達六十.五%
〔記者林毅璋/台北報導〕依據行政院主計處二○○六年一項未公開的製造業普查資料,該年度我國製造業生產總額為七兆三二一○億餘元,當中海外生產金額約三兆二二一三億元,而在「港澳中國」地區的生產金額約一.九兆,佔六十.五%,亦即我國製造業台灣接單、中國生產部分,高達所有海外生產訂單金額的六成。
日前經濟部統計處公布今年三月台灣製造業海外生產比重首次突破五十%;對照二○○六年的數字,在台灣對中國依存度日益提升的現在,製造業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比重,恐怕早已超過六成,因此引發的結構性失業與消費衰退等問題,更加令人擔心。
主計處每五年會進行一次製造業普查,最近一次是二○○六年。此數據的來源,是主計處委託台大經濟系教授林惠玲所做的「台灣製造業對外投資、全球化與產業升級」研究報告,其中引述主計處調查而未公開的製造業普查資料。
報告指出,中國顯然是我國最重要的對外投資與海外生產地區,此種高度集中於中國的對外投資活動,為全世界少有的現象。報告也建議,為避免高度集中所帶來的投資高風險,我國企業應該做的是全球佈局,以避免風險。
根據統計,二○○六年製造業光是在「港澳中國」地區生產的金額就達一兆九四九一億元,約佔製造業生產金額的二十六.六%,意即我國製造業有超過四分之一訂單金額是在中國製造;以海外生產金額比較,在「港澳中國」地區的生產金額比重更高達六十.五%,排名第二的是「不含港澳中國的亞洲地區」,生產金額為七八八一億元,比率為二十四.五%。
其次,依據主計處統計,二○○六年國內廠商於海外成立的生產工廠有二萬九八三○家,其中在「港澳中國」地區設置的就高達九○一三間,佔台商於全球設廠總數的三十.二%;第二名則是「不含港澳中國的亞洲地區」,共七三七三家,比率為二十四.七%。
就各產業於中國設廠的比例來看,像是「金屬製品」、「電子零組件」、「電力設備」、「汽車及其零件」與「家具」業,皆超過九成,其他如「紡織」、「皮革、毛皮及其製品」、「塑膠製品」、「非金屬礦物」、「基本金屬」、「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則超過八成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