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症腐仍塑化劑風暴始作俑者

蘋論:國安機制蕩然無存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441630/IssueID/20110607
2011年 06月07日 塑化劑風暴橫掃全台灣,波及層面之廣、損失金額之大、受害人數之多、台灣在國際聲譽受損之重,都超過以往任何人為事件。這樣的災情應該視為國家安全層級的大事,是國安受到威脅。然而,馬總統卻很少就此發言安定民心,似乎不太在意這件重大危機的意義。


總統府仍官腔官調
據總統府發言人宣稱,危機發生時,總統府成立專案小組,成員包括國安單位、衛生署、外交部、陸委會、新聞局,針對事件可能的發展進行研判,並提供意見協助行政院後續處理。這是標準的官腔官調,聽多了耳朵長繭。問題是民眾只看到衛生署忙翻了天,其他衙門文風不動,冷眼旁觀,那個什麼專案小組也沒拿出具體方案整合各部門,共同有效地解除危機。
歐美國家早已訂出對塑化劑人體容許值的國家建議標準:美國是每公斤每天20微克,歐洲是50微克,日本是40到80微克。台灣的黑心奸商把塑化劑直接加入飲食品中,劑量大得遠超美歐日的容許值,下架商品高達上千種,損失數百億元。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台灣人的塑化劑暴露量高於國際2到3倍,孕婦甚至高達30倍,顯示政府對毒化物的管理太鬆散,例如此案發生前,塑化劑對人體的危害早已清楚確定,但政府仍把它定為第四級毒化物,進出只需報備,不去掌握流向,直到現在引起軒然大波才打算把部分列為第四類的毒化物,全部提升為一至二類管理。
台灣飲食業者喜歡在飲食品裡注入添加物。美國的果汁飲料成分不超過10種,台灣達數十種之多,有些竟然沒標示,或故意標示不全。嚴格要求飲食類標示所有成分是政府的責任,這方面政府顯然失職。台灣民眾,尤其是青少年已無法喝白開水解渴,而是習慣於從小就喝加糖的飲料,2、30年來體內塑化物可能已遠遠超標,哪天出現變種人可以加入X戰警。


政府惡劣僅次奸商
這件案例告訴我們黑心奸商最惡劣,其次是政府的怠惰。消費者因為相信政府把關,更信任政府在產品上蓋的合格章,以致上當。政府必須嚴格規定飲食產品的標示完整透明,罰錢加重,修法可以刑事入罪,都是政府將功折罪的救贖。期待馬總統對民眾多所關懷,而政府上下也要把塑化劑事件當成國安危機的高度來對待。

蘋論:塑化劑雞雞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431449/IssueID/20110602
2011年 06月02日 塑化劑原來用得那麼普遍、那麼長久,有如瘟疫般人人談劑變色。很多家長帶兒子去醫院檢查雞雞,唯恐雞小造成未來的不幸─娶不到老婆、生不出後代,遭人訕笑,終身抬不起頭。


可給性侵慣犯飲用
有醫生說自懸壺濟世以來,沒看過這麼多小雞雞。這些可憐的小男孩和他們的父母,很怕兒子長大後「色大膽小怕狗咬,虎背熊腰雞雞小」,也怕女兒不到10歲就思春想漢子,惶惶不可終日,不知如何是好。這塑化劑可能改變未來的兩性關係,想起來不寒而慄。
現在這些黑心奸商紛紛在進行脫產,司法部門還沒反應過來,等要凍結奸商的財產時,為時已晚。現在就應該凍結他們全家人的財產,禁止出境。千萬不可昏瞶拖延,到時又被社會責罵。有笑話說,塑化劑倒應該給奸商們以及性侵慣犯飲用,把他們的犯罪工具變小,變得軟癱沒用,讓塑化劑將功折罪。

化妝品禁用DOP 擬四月實施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r/11/today-life2-2.htm
〔自由電子報 記者王昶閔、田瑞華、卓怡君、楊雅民/台北報導〕衛生署藥政處接連在化妝品中禁用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二丁酯(DBP)與丁酯苯甲酯(BBP)後,六日又預告擬禁用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預計四月公告實施。

百貨專櫃化妝品業者包括香奈兒、資生堂、高絲均表示,指甲油等產品並未使用上述成份。

成大環醫所教授李俊璋表示,塑膠食品容器是塑化劑更重要的暴露來源,衛生署食品衛生處應比照化妝品提升管制層級。

學者建議管制塑膠容器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副處長謝定宏指出,食品容器屬間接的暴露來源,但如果環保署提高管制層級,衛生署會參考國外標準跟進管制。環保署表示,正研議今年將DEHP、鄰苯二甲酸二甲酯(DMP)、DBP從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改列為第一類毒化物,業者須申報用量,並取得製造、生產、販賣的許可。

台灣區塑膠原料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王慶華表示,市面上的塑膠食品容器,絕大多數是聚丙烯(PP)與聚乙烯(PE),兩者都是軟塑膠,根本不必添加塑化劑。各類塑膠中只有聚氯乙烯(PVC),會使用DEHP做塑化劑,如沙發、雨衣、膠布、人工合成皮等,DEHP的使用量,佔所有塑化劑的九成,環保署若要提升管制層級,台灣的塑膠業可能沒有明天。




塑化劑傷孕婦 產女娃易去雄性化
學者警告,塑膠食品容器是塑化劑主要暴露來源。(自由電子報資料照,記者方賓照攝)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濫用塑膠不但污染環境,也會傷害下一代健康。過去研究顯示,國內孕婦體內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代謝物濃度較歐美高出甚多,最近又進一步證實,體內濃度越高的孕婦,所產下的女嬰較易出現「去雄性化」現象,肛門口到會陰部距離縮短。

成大醫院婦產科蒐集七十六位孕婦的羊水、尿液、血液與臍帶血,分析五種鄰苯二甲酸酯類(PAEs)的代謝物濃度,其中又以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二丁酯(DBP)影響最大,平均濃度是美國孕婦的十二到十三倍,後者則是四到五倍,不但影響自身甲狀腺功能,也影響胎兒發育。

該研究由成大環境醫學所教授李俊璋與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郭育良合作,第一年研究成果去年發表在「人類生殖期刊」,第二年報告日前剛完成,這群寶寶現約一到兩歲。

李俊璋表示,鄰苯二甲酸酯類是環境荷爾蒙的一種,會干擾內分泌,降低孕婦甲狀腺功能,也會引發早產與影響胎兒發育,動物試驗中,母鼠暴露量高者,子代的中樞神經發育遲緩。

第二性徵 恐會提早出現

郭育良表示,鄰苯二甲酸酯類會影響男性荷爾蒙作用,引發女嬰的去雄性化,未來第二性徵恐提早來臨,如乳房提早發育、月經早來,對健康的影響需長期追蹤。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則表示,鄰苯二甲酸酯類具有生殖毒性,美國近年研究發現,在母體中過量暴露的男嬰會出現陰莖短小、尿道下裂的現象。

鄰苯二甲酸酯類是常用的一種「塑化劑」,目的在使塑膠變軟並增強韌性。李俊璋表示,台灣民眾主要暴露來源是日常飲食,例如盛裝熱食的塑膠袋與塑膠容器、微波餐盒、瓶裝飲料等,女性則多了香水、指甲油等化妝品。

李俊璋表示,台灣過度濫用塑膠製品,滿街都是攤販,民眾外食比例高,常以塑膠袋或餐具裝盛熱食,由於塑化劑遇熱或經微波就會大量溶出,因此,除了孕婦外,一般族群的暴露量,想必也差不多。

懷孕婦女 少用塑膠容器

郭育良強調,政府除應加強塑化劑管制外,亦應設置檢驗中心,讓懷孕婦女能自費檢測,若懷孕過程中發現濃度偏高,只要外食少用塑膠容器、少用化妝品,兩、三天後就會逐漸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