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今年的台語能力認證考試,簡章上改用閩南語認證考試的稱呼,今天有立委與台語社團痛批,教育部硬是把台語改稱閩南語,是非常粗暴的作法。也有學者認為,台語這個名詞已經在台灣使用上百年,應該要尊重民眾的語言習慣。
同樣是教育部的語言能力簡章,台灣兩個字卻不見了。這本是台語課本、新版卻是閩南語教材,都是中小學的鄉語教科書。教育部要求出版商必須將台語改稱閩南語,有立委痛批這是對台灣人的歧視。
有學者認為,現在中國福建地區的所稱的閩南語以漳州話、福州話為主,跟台灣人說的台語已經完全不同,不應該再說台語是閩南語,而台語這個名詞在台灣已經使用百年以上,前總統蔣介石來台時出版的台語教材也是稱呼台語,呼籲教育部尊重民眾的語言習慣。
而台語社團也出面發聲,希望其他語族也正視台語族群的心聲。針對教育部要求出版商必須以閩南語教材的名字送審,否則國立編譯館不予通過,以及語言能力認證改稱閩南語等爭議,立委將在最近邀請教育部與台語相關社團,召開公聽會,以釐清教育部鄉土語言政策的立場。
記者黃亦如 莊志成 台北報導
(2011-05-23 11:56) 公視午間新聞
認證考 台語改閩南語惹議
時間:2011/5/24 09:20
撰稿‧編輯:張 帆 新聞引據:蘋果日報
立委陳亭妃23日在立法院質詢教育部長吳清基時表示,教育部去年恢復「台灣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今年改名「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國立編譯館今年還要求教科書商將台語教材改名為閩南語教材才得送審。陳亭妃質疑,這是語言文化倒退,打壓台語認證。
對此,教育部長吳清基認為立委過度解讀,但也坦言當天才知此事,將向國編館了解。教育部國語會執行祕書陳雪玉說,課程綱要內的本土語言有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語,課綱委員雖有不同意見,但一直沿用閩南語,去年九年一貫課綱微調,外界要求名稱一致,才更改認證考試名稱。
國編館今年3月併入國家教育研究院,該院副院長潘文忠說,教科書編審座談時即告知書商,教科書名稱應與課綱名稱一致,今年沒有書商以台語教材名稱送審。一二三台語教學網站負責人王啟陽說,民眾使用的台語混用殖民時期及平埔族用語,已與閩南語不同,稱為台灣話、台語較好。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洪稚仁說,這是政治問題,只要有共識,台、閩都對。
台語更名「閩南語」 學者批歧視
民視 (2011-05-23 21:55)
台語跟閩南語差別在哪,你可能不知道,教育部有意將九年一貫課程裡的台語教科書,更名為閩南語教科書,引起台語文學系的教授反彈,認為「閩」這個字,是蛇的意思,帶有歧視,教育部長吳清基被立委問到這個問題,答不出來,要再回去了解。正統中國閩南語,一播出來,在場全都一頭霧水,聽都嘸,不過,教育部卻打算把台語教科書,全都定名閩南語,專門教授台語的大學教授,完全無法接受。
因為閩南的閩這個字,指的就是記者會場,特別抓來的這個布娃娃。海報寫著「我是台灣人我不是蛇」,民間社團反彈,綠營立委也拒絕台灣被弱化。台語一詞,已經使用超過100年,教育部這回考慮將台語教科書更名為閩南語,恐怕還要再斟酌斟酌。
社團痛批/馬政府去台灣化 台語改稱閩南語
國立編譯館 「威脅」出版社配合
〔記者邱燕玲、林曉雲、黃文鍠/綜合報導〕「反對閩南語歧視稱呼」正名聯盟昨召開記者會指出,教育部前年公布的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執意採用「閩南語」一詞後,國立編譯館最近配合要求出版社,須在教科書上採用「閩南語」一詞,「否則審查時不予通過」,例如金安及翰林出版社出的教材原都稱為「台語」課本,最近因此不得不改為「閩南語」。聯盟痛批馬政府教育部「搞去台灣化」、「歧視台灣人」!
教科書業者 為生計只好更改
長年以來都以「台語讀本」名稱發行母語教材的金安出版社,對此事頗感無奈,強調在審查制度通過前,一直堅持用「台語」命名,如今考量公司營運及員工生計,也只能配合政府指示更改。
金安出版社負責人蔡金安表示,「台灣並非閩南」,有不少學者認為,台語雖源自中國閩南,但經日本等外來民族以及本土語系影響,發音已與閩南語有差別,應可獨立成一格,就像美語和英語在國際上被列為兩種語言一樣。
翰林出版社則表示,九十七年之前都稱為台語課本,配合教育部課綱修訂,課本才都改稱為閩南語。至於康軒出版社課本名稱,則是一直都稱為閩南語。
民間社團批教部 歧視台灣人
包括台灣母語教育學會、台文筆會等多個社團,昨在民進黨立委陳亭妃、王幸男陪同下召開記者會,要求教育部為九年一貫課綱使用「閩南語」歧視稱呼道歉,並將閩南語正名為「台語」、公開台語教材審查委員名單。
陳亭妃指出,過去教育部辦「台語」語言能力認證,去年改成「台灣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今年再將「台灣」二字拿掉,改為「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這是語言文化倒退,打壓台語認證!
陳亭妃說,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閩南」是蛇種、野蠻民族的意思,帶有輕視、歧視意味,她質疑「台語」這麼好的稱呼為何要改?
學者要求正名 速改回台語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蔣為文指出,「台語」一詞已用百年以上,包括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的阿公連橫出版的「台灣語典」也用這個稱呼,現在改成「閩南語」有其政治企圖,正名聯盟要求馬政府尊重台灣人使用台語的權利。
教育部長吳清基昨對此事表示,立委的質疑是「過度解釋」,他會再了解。
國教司補充說明,九年一貫課綱在九十七年五月完成微調公布,閩南語分科課綱審議過程意見多元,無法達成共識,因此未能通過審議,才會重組研修小組重擬。重組的研修小組曾建議把閩南語改稱為台灣閩南語,但未獲課綱審議委員會採納,因此從今年八月的新學年起實施的新課綱仍稱為閩南語,目前教育部並未打算重修課綱。
根據教育部統計,九十九學年修讀「閩南語」課程的國中小學生高達一百卅三萬六千多人。
國語會執秘陳雪玉表示,閩南語認證涉及的是語文能力,而編修台灣閩南語辭典的學者確實多認為,台灣閩南語和福建閩南語有所不同,因此學術界都通稱台灣閩南語,也因此教育部舉辦的檢定先前才會稱為台灣閩南語,但九十八年九年一貫課綱公布後,為達一致化,才改稱為閩南語檢定。
台語改閩南語 學者抗議教部
2011-5-23 22:10 作者:呂淑姮
【台灣立報社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平時大家幾乎都將台語和閩南語混雜稱呼,除了中文、客語、原住民族語之外,口語音調一轉,就自然而然知道對方說的是通稱的閩南語或台語。以聲音為主的語言聽久了,反而忘記去深思究竟兩者名稱之間差異在哪裡?但究竟該是哪一種稱呼,學者和教育部各有堅持。學者認為,台語和閩南語大不相同,不應混淆。
數十個以台語研究為主的社團23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組織「反對閩南語歧視稱呼」正名聯盟,要向教育部抗議。起因是99年底各地出版社送當時國立編譯館審查的國小語文領域台語教學教材,教育部要求出版社必須按照課綱標準,統一使用「閩南語」而非「台語」,封面書籍標題亦同。
▲成大台文系副教授蔣為文(左)23日於立法院研究大樓召開記者會,要求要將「閩南語」正名為「台語」。蔣為文解釋台灣的台語與中國的閩南語已經不同,使用「台語」稱呼,才是尊重台灣人的文明。(圖文/黃士航)
反對閩南語歧視稱呼正名聯盟批評,教育部規定,若不按照教育部標準,教材審查不予通過、出版。近來辦理的閩南語認證考試,也直接將名稱改為閩南語而非台語。
閩字帶歧視成份
聯盟認為,閩南一詞的閩字在《說文解字》中有「蛇種、野蠻民族」之意,如同用「番」指稱原住民族,是歧視稱呼;台語在台灣沿用發展已久,本應正名為台語。
包括東海大學資訊系退休教授林清祥、成功大學台文系副教授蔣為文、台文BONG報雜誌社社長陳明仁、台南市台灣語文學會理事長巫義淵、紅樹林台語文推展協會藍淑貞都說,「閩南語」不只分布在閩南,廣東和東南亞也有。
以「走」一詞而言,台語發音近似「造」,但廈門地區說「跑步」。蔣為文說,同樣的字詞,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表達方式,若要用「閩南語」當作教材名稱甚至列入認證考試,並不恰當。多個社團數次建議教育部,但教育部回應仍是按照課綱辦理,沒有說清楚使用閩南語而不用台語的原因何在。但也有人質疑,如果美國的語言稱為美語、台灣的語言稱為「台語」這樣的觀點來看台語,是否會排擠原住民與和客語的地位?聯盟認為,廣義的台語本就包括了台灣所有本土語言,沒有排擠之說。
今日連署社團包括包括台文筆會、台灣母語教育學會、台灣南社、台灣羅馬字協會等。
教育部國教司長黃子騰則回應,閩南語或台語的稱呼是按照課綱,課綱標準規定使用閩南語,教材中避免混淆稱呼,所以都用閩南語稱。至於是否會再改動,黃子騰說就要看有沒有人會再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