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拚開放還談什麼「台灣要發展」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r/15/today-s1.htm
陳水扁總統日前在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二十五週年慶晚宴上,提出「台灣要獨立、台灣要正名、台灣要新憲、台灣要發展」的「四要」訴求。

儘管台灣經過三次總統民選,並實現了政黨輪替,有自己的軍隊、外交、司法等完整政府組織,台灣人民已經當家做主,實質已獨立的當今,需不需要或應不應該對外再度訴求「台灣要獨立」的必要,仍有一些不同看法外,至少要正名、要新憲、要發展應是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心聲,我們予以高度肯定。陳總統到卸任還有一年的時間,若認真推動,相信必對國家之正常化有重大貢獻,也是總統是否真正堅持台灣主體價值的重要指標。

不過我們也要提醒總統,實質已獨立的台灣,「四要」中的「要發展」是達成其他「三要」的最基本條件。如果台灣停止發展或發展不如人家,台灣當今所享有的實質獨立必受到威脅,正名、新憲亦會變成虛幻而無意義。遺憾的是,此次政府疾風迅雷推動國營事業正名之同時,也在雷厲風行地為台商拚開放,為中國開門戶,結果只為台商求發展,為中國求進步,台商越富,中國越強,但台灣二千多萬人民所能支配的財富卻相對減少,演變成窮者越窮的窮境,與台灣要發展的訴求背道而馳。以此次週末包機為例,明明是變相直航,全國工業總會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兩岸直航後會增加對中國投資者為增加在台投資之一點九四倍,換言之,絕對會排擠國內之投資,壓低國內之消費,但政府仍然為了台商之便,即使被貶為國內事務的國內航線,也要委曲求全進行週末包機之談判,並且欲藉中國觀光客來台,來閃躲國內台灣主體團體之反對,其心態令人高度質疑。

我們不是盲目反對產業西進。我們反對,是因為產業西進過於盲目;我們也沒反對過兩岸的經貿,我們反對是因為對中國已過度投資(對外之生產性投資九十%集中中國,佔GDP之比高於美、日、韓數十倍到百餘倍),才出而要求節制與管理。

有人說(包括政府官員),「做好積極管理是不可能的任務」。持此種說法的人可能是不知不覺中受了統派長期之洗腦,完全否定了國際上以及台灣過去之政策價值。如果此說是對的,則當今美國政府所採對古巴、對不友好國家之出口管制都將是「荒謬透頂」的愚蠢,而歐盟對中國之禁運同樣也是滑天下之大稽,我們也不必反對它了。其實,過去經貿及投資管理都證明有效。蘇聯之崩潰,西方國家之禁運厥功至偉,台灣當今尚能保有執世界牛耳的晶圓、封測、面板,以及鋼鐵、石化等產業,都是九○年代一直被禁止登陸的產業,而開放的產業絕大部分都已煙消雲散。台灣若無四十%上限規定、若無尚未開放的產業,年四%的經濟成長早已是高不可攀的高目標。我們不能否認在全球化下,經貿金融之管理的確日趨困難,也增加許多複雜性,但面對兩岸大小懸殊、語言相同、又是專制而高度管制的中國,若不圖「積極管理」,而僅依統派之言,放任市場去運作,「台灣要發展」必定只是一種口號。

奉勸政府,兩岸直航、包機直航、人民幣兌換、銀行登陸,都須在對等之條件下,由兩岸政府對談簽約下為之,此一條件不僅是維護主權所必須,其實也是經濟的「積極管理」之一環,不應輕易妥協。因為沒有直航,所以到現在為止,滯留中國的台幹還能只限於投資關係的人員,直航之後,滯留於中國的,還要加上「嚮往多采多姿大都市生活的民眾」。屆時台灣再無失業的問題,因失業者都到中國的都市尋找機會去了。但請不要慶幸台灣沒有失業,這正是台灣進一步邊陲化的開始。「台灣要發展」,就不能讓台灣邊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