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憲法各表? 綠營大老開砲轟違反黨立場

謝長廷:以「憲法各表」取代一中各表

繼小英要成立智庫論述中國後,謝長廷今發表兩岸及憲政主張。資料照片:王鼎鈞/攝
新頭殼newtalk 2011.01.10 王鼎鈞/綜合報導

總統必須嚴正面對兩岸關係及憲政議題,民進黨內可能問鼎大位的前行政院長謝長廷今(10)日發表兩岸憲政論述。謝長廷主張,民進黨應以「憲法」出發,內外形成共識,提出具體政策,維持台灣主體性與兩岸穩健發展,並以「憲法各表」取代「一中各表」,創造兩岸的互動空間。

在綠營天王中,黨主席蔡英文在新北市首長選後,捐出選舉補助款,要成立智庫,加強民進黨對中國的論述能力,提升與中國交往的能量。而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台北市長戰敗後,宣布成立「超越」基金會,協助文藝創作,在國家層級的議題上,目前還沒出招。前副總統呂秀蓮則對台灣國際軍事地位多所關注,辦過研討會。謝長廷今天舉行「憲法共識vs.92共識」,提出他的主張。

謝長廷認為,台灣內部應建立「重疊共識(overlapping consensus)」,雖然台灣朝野對憲法的若干條文有不同看法,卻對憲法制度、福利、民主、自由或人權保障等理念,均有共識;由此建立重疊共識,內部的任何競爭或對抗,都有一個不會逾越的框框,社會與國家才能穩定。

在兩岸互動方面,謝長廷指出,「92共識、一中各表」已成為總統馬英九對內鬥爭的工具,因此他主張用「憲法各表」來取代「一中各表」。優點包括:「表示我們是憲政主義的國家」、「表示我們絕對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存在不重疊共識的模糊地帶,反而可以創造兩岸的互動空間」。

謝長廷坦言,他曾跟黨內同志交換過意見,黨內有不同的看法,但他不能因為黨內有不同意見、不同看法,就不推動。

憲法各表? 段宜康批「表不成台灣憲法」

段宜康在臉書上砲轟謝長廷的「憲法各表」主張。圖片:擷取自網路
新頭殼newtalk 2011.01.11 王鼎鈞/台北報導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昨日提出兩岸與憲政主張論述,提出以「憲法各表」來取代92共識的「一中各表」,引來前立委、民進黨前新潮流系總召段宜康的不滿,他今(11)日上午在臉書(Facebook)上批評:「再怎麼表也表不成台灣憲法!」而且暗諷謝長廷「退出政壇也可以各表啊!」

段宜康表示,「憲法各表,再怎麼表還是一個中國,再怎麼表也表不成台灣憲法!」「我們對這部憲法現在莫可奈何,可不代表就得擦胭脂抹粉扮作個『假統派』,來自鳴中道理性。」

他還暗諷謝長廷曾經說過退出政壇的承諾:「讓人瞧不起就是這樣:『退出政壇』也可以各表啊,先表成『退出選舉』;然後又參加黨內選舉,是不是要再各表成『退出黨職以外選舉』;現在說不排除選總統,難道又要各表成『退不出政壇』?其實也沒各表,都他老大一人表述;正是...一個退出,任他去表!」


反「憲法各表」 本土社團重批謝長廷

謝長廷在噗浪跟網友討論他的「憲法各表」主張。圖片:擷取自網路
新頭殼newtalk 2011.01.11 王鼎鈞/台北報導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在昨天提出以「憲法各表」取代「92共識」的主張,果如其言,引來非議。今(11)日下午10個本土社團聯名批評,稱謝長廷此舉無助於與中國交涉,因為在「中華民國憲法」裡,歷史主權與地理主權嚴重矛盾。

聯名發出公開信的社團有:台灣社、台灣南社、台灣北社、台灣教授協會、台灣中社、台灣東社、台灣客社、教育台灣化聯盟、台灣綠盾、公投護台灣聯盟。

聲明指出,謝長廷過去提出「憲法一中」、「一國兩市」,震撼國內本土陣營;現在又率子弟兵提出含有「憲法一中」內在邏輯的「憲法各表」,無助於與中國交涉,是撤退台灣主體的立場,本土社團絕對不能接受。

公開信提及,謝長廷當然清楚「中華民國憲法」嚴重割裂「國家主權」與「國家治權」的合一性,世界上從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國如此缺乏國家的領土定義,至今國人無人能正確使用「全國」字詞,「全台」一詞又不具國土的完整性意義;「中華民國憲法」歷史主權與地理主權的嚴重矛盾,彰顯謝長廷「憲法共識」沙灘根基的不穩定性。

謝長廷主張建立「憲法共識」後,兩岸關係就能以「憲法各表」取代92共識的「一中各表」。本土社團認為這是「奢言」,因為連宋楚瑜、連戰前往中國,都沒有膽量提起「中華民國」四個字了,謝長廷有何能力可以用「中華民國憲法」向中國做「憲法各表」。

本土社團警告,中國政府至今嚴打台獨不打「中華民國」,乃是「中華民國論」在「台獨論」的保護傘下求生,一旦台獨勢力潰決,「中華民國論」勢必遭受「反分裂國家法」制裁,由此可見謝長廷的「憲法各表」在對中策略上毫無意義,卻嚴重打擊民進黨台灣主權的國家防線。

本土社團批評,謝長廷擅長運用不同於數理邏輯縝密定義的人文事象,不斷藉模糊空間、多線交集做許多策略性運用。但是本土社團在此強調,謝長廷若繼續對台灣的國家主權觀念做變相傷損,謝系人馬未來在參選時,本土社團將在國家主權議題上提出精緻的檢驗。

面對席捲而來的質疑,謝長廷在社交網站噗浪(Plurk)上說明:「92共識是國共異中求同的共識,孤立切割民進黨,弱化台灣,而我主張的憲法共識,是和維持現狀派異中求同,形成多數共識,保護台灣,抵抗急統壓力。」
憲法各表? 綠營大老開砲轟違反黨立場


姚嘉文認為謝長廷的主張,都沒法在黨內形成共識了,如何能取得全民甚或是兩岸的共識呢?資料照片:王鼎鈞/攝

新頭殼newtalk 2011.01.12 王鼎鈞/台北報導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主張以「憲法各表」取代「92共識」,除了引來前新潮流系總召段宜康兩度於網路上的公開批評外,台灣國家聯盟主席姚嘉文今(12)日也抨擊,民進黨本來就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這個時刻去提「憲法共識」是違背黨的立場,非常荒謬。前副總統呂秀蓮則認為她所提的「96共識」比不是為台灣量身訂做的憲法更好。

段宜康今晨再次於臉書(Facebook)批評說,謝長廷主張對中華民國憲法有共識的部份,大家拍拍手;沒有共識的部份,近一步尋求合作機會。至於哪些有重疊共識,哪些不重疊?並無具體說明,也並沒說是誰與誰重疊,是藍與綠?是統與獨?是勞工與資本家?無共識的要如何合作?是擱置還是放棄堅持?藍綠統獨左右,是誰要放棄?在現有中華民國架構下,還不明白嗎!謝長廷可能急於幫民進黨打造開明形象,但他卻忘了,對民進黨而言,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是退無可退的底線,正因為這是底線,所以即便國共聯手施壓多年,民進黨仍堅決捍衛台獨黨綱,謝長廷的主張,打破這底線,推翻了民進黨長久堅持的原則。

他還說,直截了當地說,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依中華民國憲法,台灣是中華民國的一部份。憲法重疊的部份「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不重疊的「中國」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中華民國?推論下去,「中國」當然不可能重疊到中華民國這邊,這樣堂而皇之提出一個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主權主張的論點,別說民進黨;今之國民黨亦不敢這樣亂搞。段宜康不明白這和一中各表有啥不同?至多,是由民進黨人提出,包裹著憲法各表外衣的一中各表。他直指謝長廷「冒進」、放棄堅持台灣獨立國家地位的不該。

姚嘉文今早在公開場合表示,中華民國憲法是民進黨也不認同的,民進黨要推動制憲,由於中華民國憲法只有一部分在台灣製造,他們只能同意總統直選、國會全面改選,因為這部分是「Made in Taiwan」。 他強調,連黨都不支持「憲法」怎麼會有共識呢?民進黨要推動制憲運動,此刻去談「憲法共識」違背黨的立場,非常荒謬。

呂秀蓮在受訪時則說,她希望能形成「96共識」,因為台灣在1996年3月23日,由人民第一次投票直選出總統後,就已經代表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這是既定事實,用這項共識來討論,比不是為台灣量身訂做的憲法更好。
憲法各表爭議 謝長廷巧遇段宜康鬥機鋒

新頭殼newtalk 2011.01.12 李雲深/綜合報導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日前提出以「憲法共識」取代「九二共識」,遭到前新潮流成員段宜康的強烈批評。今天兩人在出席中執會時碰巧遇上,謝長廷向段宜康說,「有疑問,可以問我。」段宜康也不客氣的回說:「要好好向你請教」,氣氛一時僵凝。

謝長廷今天也就他所謂的「憲法各表」提出進一步說明,他說,憲法共識發表後,各方多元反應,台灣社會很有活力討論台灣的未來是好的,這都是為了台灣,保護台灣的主權。

謝長廷無奈的說,過去他提出很多意見都會引發黨內反彈,但總是要有人先講、承受一些壓力,社會終歸會理性討論。

段宜康接連兩天在臉書上抨擊謝長廷提出的「憲法各表」。他說,「憲法各表」,再怎麼表還是「一個中國」,再怎麼表,也表不成「台灣憲法」。他們對這部憲法現在莫可奈何,可不代表就得擦胭脂抹粉,扮作個「假統派」,來自鳴中道理性。

段宜康並暗諷謝長廷曾經說過退出政壇的承諾,「讓人瞧不起就是這樣:退出政壇也可以各表啊,先表成『退出選舉』;然後又參加黨內選舉,是不是要再各表成『退出黨職以外選舉』;現在說不排除選『總統』,難道又要各表成『退不出政壇』?其實都他老大一人表述;正是…一個退出,任他去表!」

謝長廷12日下午出席中執會時聽到媒體詢問段宜康的嘲諷時,先是笑著說「他捨不得我嗎?」在媒體追問下,謝說,段宜康開會坐他旁邊,「有問題可以直接問我,不用講到旁邊去。」

話才說完,謝長廷簽到時巧遇段宜康,謝長廷遂跟段說,「有疑問,可以問我」段宜康也立即回應:「要好好向你請教」,謝長廷接著說「好」,氣氛一時凝結。

誰又在為中國併吞台灣搭便橋?

國共兩個中國黨以虛構的「九二共識」自欺欺人之際,民進黨方面也有人主動提出論述,希望中國能接受以展開互動協商。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日前主張,以「憲法各表」取代「一中各表」,朝野各界應尋求憲法的「重疊共識」,取代國共片面聲稱的「九二共識」。謝系人馬解釋說,「憲法各表」是透過重疊的部分對內建立共識,透過模糊部分對外尋求和中國的互動空間,同時具有一中模糊空間和國家主權的意義。

當前,台灣的國家認同出現歧異,以及馬政府得以全面傾中,主要問題便出在「中華民國憲法」。這部由外來政權強加於台灣身上的「憲法」,就像孫悟空頭上戴的金色頭箍,只要遵行這部「憲法」,就脫離不了一中魔咒的夢魘。過去幾次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雖然增加了台灣及台灣人民為主體,總統、立委皆由台灣人民選舉產生,但「增修條文」仍規定是「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可以說,一中魔咒依然存在。

如果以這部憲法為基礎,即使從「憲法一中」改稱「憲法各表」,其結果跟馬政府所謂的「一中各表」,差別只有五十步跟一百步。今天,馬政府所沾沾自喜的「一中各表」,中國方面從來都只承認「各自以口頭聲明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不曾承認有什麼「各自表述」的空間,更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馬政府的模糊策略,到頭來只模糊到「中華民國」,讓國際社會以為馬政府已經接受北京所主張的「一個中國原則」了。

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人也想搞模糊策略,尋求和中國的互動空間,掉落陷阱的就是台灣主權了。須知,國共兩個中國黨所謂的「九二共識」,縱使國民黨吃了共產黨的虧,遭殃的乃是「中華民國」,而且,事實上「中華民國」早在一九四九年便結束了。然而,民進黨人若拿「中華民國憲法」當作與中國的互動基礎,等於把外來政權帶來的虛構予以現實化,將導致台灣主權鎖進一中的災難。果真如此,這樣的民進黨人必會遭到台灣人民的唾棄!

馬政府跟中國跳死亡之舞,係因馬英九志在追求「終極統一」,不惜犧牲「中華民國」,也要達成「中國完全統一」,此乃其大中國意識形態作祟。但是,民進黨人一向堅持台灣主權,台灣前途必須由二千三百萬人決定,怎麼可以提出向中國傾斜的論述,為中國搭設併吞台灣的便橋呢?以往,「憲法一中」、「一國兩市」的論述,引起台灣人民不安,至今疑慮未除,現在又把「中華民國憲法」搬出來「各表」,豈謂明智?何況,「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一中各表」,中國概不承認,「憲法各表」何異熱臉貼冷屁股?

最近,馬英九連番批評民進黨人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存在,中國國台辦官員也加入幫腔。胡錦濤更早已言明,「只要民進黨改變台獨分裂立場,我們願意作出正面回應」。國共兩個中國黨有志一同,擺明了要民進黨放棄台灣立場,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既然如此,民進黨人有什麼好跟中國談的呢?為了跟中國互動協商,技巧性地改變台灣立場,即使中國作出正面回應,也不過是願意和民進黨人談「統一」罷了。民進黨人因此獲得中國歡心,卻失去台灣人民的信賴,下場為何,不問可知!

長期以來,中國併吞台灣的意圖絲毫沒動搖,但國民黨從「漢賊不兩立」,改為跟中國接觸、談判、妥協,而授予中國統戰分化的機會,國民黨遂逐漸變成樂於「被統」。顯然,國民黨正在重蹈一九四九年前後遭共產黨瓦解的覆轍。反觀民進黨,難道也有人想要飛蛾撲火,不惜改變自己的台灣立場,提供中國統戰分化、併吞台灣的機會嗎?台灣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民進黨及民進黨人千萬要清醒,不要把自己搞到裡外不是人、一步錯滿盤輸的下場!
謝長廷新論述 民進黨內重轟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提憲法各表取代九二共識,不但引發前新系總召段宜康揶揄說「退出政壇」也可以各表,本土社團更聯合發表聲明,批評謝長廷此舉嚴重打擊民進黨台灣主權的國家防線,更是撤退台灣主體立場。

謝長廷則解釋,他提憲法各表,是超越黨派的,為了台灣,兩岸憲法各表,我們表述的是中華民國憲法,他認為這有國家的意涵,但不是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他說,民進黨雖反對九二共識,也沒提出替代方案,他是在拋磚引玉。

不過,民進黨內質疑謝長廷的聲浪湧現。前陸委會主委吳釗燮認為,謝長廷提出所謂憲法共識,若憲法共識包括南京憲法,這是很奇怪的事情。

段宜康:退出政壇也可以各表

段宜康在臉書上說,憲法各表,再怎麼表還是一個中國。我們對這部憲法現在莫可奈何,可不代表就得擦脂抹粉做個「假統派」。段也暗諷說,「讓人瞧不起就是這樣:『退出政壇』也可以各表啊,先表成退出選舉,然後又參加黨內選舉,是不是要再各表成退出黨職以外選舉,現在說不排除選總統,難道又要各表成退不出政壇?」

謝長廷曾表明本屆總統大選若敗選將退出政壇,如今又復出政壇,段宜康臉書上的辛辣留言引發矚目。

台灣社、台灣南社、北社、中社、客社等多個本土社團發表聯合聲明,質疑謝長廷率子弟兵提出含有憲法一中內在邏輯的憲法各表,是變相修改民進黨黨綱、黨章,本土社團絕對不能接受。

聲明強調,謝長廷的憲法各表,嚴重打擊民進黨台灣主權的國家防線,謝長廷擅長運用不同於數理邏輯縝密定義的人文事象,不斷藉模糊空間、多線交集做許多策略性運用,若繼續對台灣的國家主權觀念做變相的傷損,「本土社團對謝系人馬未來的參選將就國家主權議題提出精緻的檢驗」。

謝:主張超越黨派

對於黨內的批評,謝長廷說,已聽到對他的主張有反對與贊成的聲浪,代表了他的主張超越黨派;至於本土社團的批判,謝說,他很感謝,也了解本土社團的努力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