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狀中國人士 自刪國立兩字

國立台灣文學館與張克輝簽的授權書上,有國立公署名稱。頒發給張克輝的感謝狀,「國立」署名卻不見了。(記者洪瑞琴攝)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農民」手稿與原主人重逢是文學美事,國立台灣文學館舉辦象徵性捐贈儀式,頒發前中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感謝狀,卻首度主動捨去「國立」署名,文化界質疑「自我降格」,成何體統!

張克輝六十五年前以妹妹的作文簿、用日文完成「農民」,後來被譯成中文登在楊逵主編《力行報》的「新文藝副刊」﹔他曾透過各方管道尋找原稿,甚至宣佈五萬元人民幣獎勵,依然音訊全無,原以為沒希望了。

該份手稿在楊逵去世後,就連同楊逵文物捐贈給台灣文學館;二○○八年張克輝從親友處輾轉得知台灣文學館典藏「農民」,但無法證明六十五年前的「張有義」就是今日的張克輝,透過作家李昂穿針引線,詳查確認後,促成昨日的會面,但過程引發爭議。

館長︰無損文學館的國立地位

據了解,國立台灣文學館已舉辦多次作家手稿捐贈儀式或是公益活動,頒發感謝狀格式不同,但對外署名都冠上「國立台灣文學館」,這次刪捨「國立」,引發外界揣測因張克輝身分特殊,館方有「曖昧心態」。

台文館長李瑞騰表示,昨日是情感意義上的象徵性捐贈,與正式捐贈的感謝狀不同,感謝狀格式,無損於台灣文學館的國立重要地位;在民主開放社會,尊重各界對這次捐贈署名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