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7/7 「一國兩制」被污名化?

最近一兩年,北京當局對台的統戰宣傳,已經較少提到「一國兩制」,他們認為「一國兩制」已經被污名化了,因此改稱:「和平統一後,台灣可以實行不同於大陸的制度—高度自治。」   「一國兩制」真的被污名化了嗎?這個由鄧小平所創,本來為了統一後的台灣所「量身打造」的制度,卻因為歷史的偶然,首先施行於1997年「回歸」後的香港,卻也因此拆穿了這項制度的謊言。今年7月1號,香港回歸的週年日,5萬多港人再度集結走上街頭大遊行,對香港的政治制度表達高度的不滿。這是自2003年首度舉行的50萬人大遊行後,年年所出現的「香港七一民主大遊行」。今年參加遊行的,除了各民主黨派的首腦外,更有前港府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女士。他們異口同聲表示,9年來,香港政府一再妨礙、漠視香港人民對全面民主的要求,北京當局對於「一國兩制」的承諾,僅是口惠而實不惠。2007年預計實施的「香港特首由人民直接選舉」、「立法會議員全數普選」,都遭受北京當局全面否決,港人仍未能當家做主。許多西方民主國家,也因為急於開拓中國商機、確保和北京的良好關係,並不關心香港民主的進程,每一個人都將注意力轉向了中國,香港已經變成無關緊要了。   這些人的心聲,見證了所謂的「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只是北京當局用來掩人耳目的華麗詞藻,並試圖以此來「垂範台灣」。事實上,香港「回歸」中國這9年來,北京當局對香港的滲透控制日益深入,香港民主黨副主席兼立法會議員何俊仁就表示,胡錦濤上台以後透過他所擅長的「軟硬兩手策略」對香港的控制更細膩與深入,胡錦濤撤換江澤民時代的特首董建華後,繼任的曾蔭權,雖然是官僚系統出身,卻很會花錢做公關,展現出「軟的更軟」的一面。但是在「硬的更硬」這一面,曾蔭權派出許多特務工作人員控制香港社會,同時通過中資或親中的資本家併購香港的媒體,扼殺香港的新聞自由,其他媒體也因為生存的危機,常常自我審查,自我限縮新聞報導的空間。   近年來,香港經濟在北京當局「軟的一手」的策略下,包括開放大陸民眾赴香港「自由行」的觀光策略,與香港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使香港的經濟略有起色,但是香港經濟原有的獨特屬性,卻在「面向中國」後,反而淪為中國經濟肢體的一部份,失去了自己的「大腦」,已無法像過去那樣獨自「面對世界」。曾經擔任道瓊社駐中國首席代表以及派駐中國的美國商會會長麥健陸(James McGregor),在最近所出版的一本新書「與龍共舞」中就表示,今天的香港是中國唯一在走下坡路的大都市,香港政府及其菁英的遭遇好像印證了中國那句老話:「富不過三代」。   這些來自香港內部的聲音以及國際觀察家的觀察,印證實施「一國兩制」後的香港,「兩制」已經逐漸模糊了,而「一國」正日益壯大,但不幸的是,香港在這「一國」中已經越來越「無關緊要了」,難怪北京當局不敢再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的「成果」來對台灣進行宣傳。如果有所謂「一國兩制被污名化了」的說法,這個「黑手」應該來自北京,而不是北京所指控的外界。 『台灣觀點節目由央廣主筆群共同撰稿製播,台灣民主基金會贊助,歡迎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