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新聞【特別企畫】蘇煥智:因應中國崛起彰顯台灣價值


2011-09-30 17:30

蘇煥智日前發表「台灣如何因應中國崛起的挑戰」,他認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都是虛的,在雙方未能就一中達成共識前,他建議以「兄弟之邦」來取代,維持兩岸關係。本對談內容同時在《兩岸公評網(www.kpwan.con)》網站播出。
陳奕廷、林敬殷記錄整理

當早秋悄然報到之際,來自寒冷北國的國際性保育鳥類黑面琵鷺,翩然來到位於台南七股溼地過冬,數量更逐年攀升,代表了台灣在動物保育上的非凡成就;而當年誓死捍衛這群國際嬌客的人,正是甫卸任台南縣長的蘇煥智。
當年以高分進入台大物理系,為了台灣民主運動,降轉到政治系,從此開啟他的政治之路,從九年立委到兩任九年的縣長;從當年堅持環保,卻又能兼顧工業發展,到不畏流言攻擊前往中國行銷芒果,他有理想,但也瞭解務實對這塊土地的重要,卸任後,他沒有停下腳步,而是到美國、歐洲遊學。
本期《新新聞》與《兩岸公評網》合作,特別邀請黃肇松教授與蘇煥智先生,針對台灣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發展對談,除了將對談內容整理以饗讀者,對談現場的錄影也會呈現在《新新聞》及《兩岸公評網》的網站上。


中國崛起
對台打壓沒有停止

《新》:從去年卸任縣長至今已有九個多月時間,你到了美國柏克萊大學遊學研究,可否跟大家談談所見所聞?
蘇:九年的縣長任期其實過得很快,離開縣長職務後,我開始思考過去年輕時代一直在推動的台灣民主運動,當時大家看問題、想問題大多集中在國內,對於世界局勢,尤其是中國的GDP(國內生產毛額)等各方面經濟的規模都不大,大家都不認為這是大的問題。
可是經過了九年立委、九年縣長後,中國崛起已經成為全世界重要的議題,而台灣從打破專制極權、落實民主選舉,到政黨輪替再輪替,台灣內部的問題雖然還是吵得很厲害,但是最大的挑戰,還是在中國崛起後,世界形勢的轉變,因此,我把關切的焦點集中在如何面對中國崛起的局勢,卸任後就到美國跟歐洲,主要是想要瞭解他們如何看待中國崛起,也給自己做一個比較完整的思索,所以到美國柏克萊大學去研究。
《新》:「立足台灣、放眼世界」,以前感覺祇是口號,不過現在就像是縣長在開頭所講的,台灣應該開始去思考用什麼樣的世界觀來面對世界。我們先從「立足台灣」開始談起,你對這次選舉有什麼看法?
蘇:這次選舉的整個大局,一般來說對民進黨提名候選人蔡英文是非常有利的。
客觀上有利的原因是,馬英九總統上任之後,遇到了全球性金融海嘯,導致全面景氣衰退。而原本大家預期衰退期會很長,所以各國都在擴大內需,像是中國的家電下鄉等相關政策,二○○九年下半年到二○一○年左右就回溫,比大家原先的預期還來得早、來得短。可是,才剛回復,現在卻開始擔心二次衰退的問題,美國面臨高失業率、歐洲有歐債,中國也有泡沫、通貨膨脹的問題。所以,以這樣的國際情況來說,在經濟面上,對於各國的執政者都不利,尤其馬英九在上次競選的時候,所提的「六三三」政策會很難達到。而台灣的GDP看起來不錯,但是事實上未必有那麼好,因為許多產業都是在大陸代工。
另外一面是,過去三年多以來,表面上馬總統執政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感覺起來比較正面、積極的往來,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雖然馬總統高唱九二共識,但是事實上中國在國際上對我們的打壓沒有停止。像是之前的跆拳道選手楊淑君、最近的WHO(世界衛生組織)祕書處的回函堅持台灣是中國的一省,會讓許多台灣人認為,在國際上,我們的主權、國格跟尊嚴,並沒有隨著兩岸經貿的緊密加強而改善,反而是在流失,再加上許多人認為馬英九團隊的效率不好,因此對蔡英文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老宋參選
可能激發藍綠熱情

《新》:外界認為,泛藍選民含淚投票的機會不小,也有人感覺蔡英文的熱情不足,無法激起選民熱情,你怎麼看這類的評語?未來幾個月,蔡英文應該怎樣來打這場選戰,以維持這樣的競爭機會?
蘇:雖然基本面對蔡英文有利,但是現在打起來,感覺冷冷的,沒有那麼熱,反而是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跳出來當第三組人馬,在過去一、兩個月帶動了風潮,這代表了社會上有一群人對於兩黨的表現都不是很滿意,所以造就宋楚瑜的空間,這對於執政者或主要在野黨來說,都是要檢討的。
另外一方面,大家一般判斷宋楚瑜出來參選,也不會選上,而宋楚瑜真正出來選的理由,是希望親民黨可以跨過五%的得票門檻,在未來的新國會有立足之地。因此,如果可以跨過這個門檻,親民黨就立於不敗之地,而最後若是可以弄到兩黨不過半,那就變成關鍵少數,那就不是不敗,而是大勝,可以左右大局,未來也可以主張要聯合政府。
親民黨的空間有多大呢?其實關鍵在馬跟蔡的競選團隊,如果兩邊的作戰能力都很強,宋楚瑜的空間就會被壓縮,兩邊的狀況如果都還是一樣不那麼滿意,那親民黨的空間就會拉大。
宋楚瑜出馬參選,對於藍軍而言,一定會造成危機意識,藍軍內部會更團結,綠軍內部對於宋參選的影響,也有分歧的看法。有人認為,宋楚瑜參選造成泛藍分裂,那蔡英文穩當選的,這樣的說法當然也有說服力。另外一種想法是,當藍軍的危機意識提高,而綠軍的危機意識不夠強,會造成選舉的動能不夠強,會是綠軍不利的地方。所以,整個關鍵在於,如果綠軍的動員能力跟組織能力可以再加強的話,那宋楚瑜的空間就會被壓縮到五%,或者是五%多一點。相反的,如果綠軍的動能沒有辦法強起來,那宋楚瑜就有可能由原本的五%,擴張到一○%。
當宋楚瑜的票到一○%的時候,這些票是拉到誰的比較多呢?這就不一定了,說不定比較多的是,原本對馬英九不滿,要轉投給蔡英文的選民,做了另外一個選擇。
我看蔡英文這一次的選戰模式,若是以我們過去所熟悉的阿扁選戰模式來比較,是很不一樣的,現在她的選戰模式比較屬於非典型。當時阿扁的選戰模式是一天就跑好幾個行程,他的拜訪密度很高,每一個鄉鎮的重要樁腳,不分藍綠統統都拜訪,一天下來好幾十場的小型演講會、握手會,激發選民的熱情。阿扁跑到汗流浹背,臉都曬得很黑。我覺得,在選舉上,候選人這種動能,其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就在於組織,選戰組織的動員能不能確實動起來也是很關鍵。

南進政策
有計畫轉向東南亞

《新》:全球的執政黨都面臨嚴峻的經濟困境,蔡英文跟民進黨在經濟政策部分,有拿出好的替代方案嗎?能帶台灣走出這樣的困境嗎?
蘇:二○一二年大選的主軸是什麼?包括國外人士都很關切,在想說會不會是經濟議題。但是,這次來看經濟議題是世界性的議題,也就是說經濟議題會是全球執政者的災難,所以我剛剛說這對蔡主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挑戰機會,因為對全球執政者來說都是一個災難期。
我認為,蔡英文這次談到經濟議題有幾點是不錯的。第一是「在地經濟」,這個概念就是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其實還有的是區域發展的規劃,而就這點來看,過去台灣的區域經濟發展是失衡的,導致現在大台北生存的年輕人生活過得很辛苦,沒有辦法買房子,許多年輕人未婚,也讓許多年滿四十歲的人不敢結婚,同時生育率非常低,不到○‧九%是全世界最低,而不生小孩會讓未來的經濟更糟,這些課題都是我們應該要重視的。
另外一點是,過去我們太過於強調兩岸經濟發展的重要,雖然我們不得不承認兩岸經貿交往有正面意義,但是,不要忽略同時帶來的風險。過去我們去中國生產,是一種互補的關係,現在他們也取得生產技術了,兩者關係改變成競爭關係,競爭的項目愈來愈多。
台灣在整個布局的時候,民進黨曾特別提到說,不應該把所有東西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這個籃子不但在政治上是威脅,在經濟上,他們有了技術後,又有更廉價的勞力跟廣大的市場,會造成更大的威脅。
過去,我在台南九年開了三個工業區,三個工業區都是滿滿的廠商,我覺得我們可以用這種模式到東南亞,可是我們一直都沒有採取這種模式,包括馬總統就任到現在。
如果要讓台灣中小企業到東南亞,讓他們自己單打獨鬥,面對各種問題會很辛苦,所以政府很需要扮演起整合的角色,帶他們到東南亞,幫他們開工業區。現在許多東南亞的私人工業區都是在炒地皮,如果是政府來辦不以賺錢為目的,cover成本,讓中小企業不祇把技術帶過去,還讓服務機能也帶過去。因此,未來政府在中小企業全球布局下的角色,其實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