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12,2011
在國際社會中,台灣人經常被誤以為是泰國人。這不僅是因為西方人弄不懂東南亞和東亞的地理位置,更因為Taiwan和Thailand這兩個字的發音實在頗為近似。台灣是四小龍之一,泰國也是四小虎之一,而且論到國際化的程度,泰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近年來泰國的政治發展,卻讓人搖頭。
台灣在陳前總統後期,為了反扁而反扁的「紅杉軍」曾經長期霸占台北街頭。泰國經由民主選舉而產生的前總理塔信(Thaksin Shinawatra)在位時,為反塔信而反塔信的「黃衫軍」也曾經癱瘓曼谷。不同於陳前總統雖然沒有國會多數,還能做到任期結束才被復辟後的國民黨黨國體制追捕下獄,塔信享有國會絕對多數,卻在其任期內因軍方政變而被迫流亡國外,有家歸不得。
泰國的民主化歷程比台灣艱辛,是因為該國的軍隊有發動政變干政的惡習。自從1932年泰國行憲以來,泰國舉行過25次大選,扣掉這次不算,前面改選了24次,也發生過24次政變,其中有20次是軍事政變。泰國社會運動領袖蕭素樂曾說:「在泰國,一場失敗的政變等於一次改選;一場成功的政變則等於一場國會大選。」(陳佩修<泰國的軍事政變與政治變遷>,東吳政治學報27卷3期,2009年。p. 68)
塔信雖然在曼谷等都市受到嚴重的攻訐,但他在廣大的農村卻受到選民強力支持。他在國會中曾經享有絕對優勢,即便他在軍方政變下回不了泰國,他在泰國卻依然有號召力,他的「為泰黨」(the Pheu Thai Party)也仍受支持。不同於台灣的泛綠選民自我節制,期待有朝一日以民主法治的正當手段加以解決;泰國支持塔信與「為泰黨」的選民忍無可忍,組織「紅杉軍」去與反塔信的「黃衫軍」對峙,讓觀光重鎮曼谷等地被世界各國政府發布紅色警戒,勸導各國人民暫勿前往,而泰國的經濟也受到打擊。原本在東協居於領導地位的泰國,因為政情不穩,已經沒有太大的號召力。
經過幾年的僵持,泰國政府終於決定在最近改選。結果毫不意外,塔信的「為泰黨」大獲全勝,在全部500席的國會議席中,奪得265席,依舊是絕對多數;前次政變後組成政府的「民主黨」只得到159席。然而淪為看守政府的「民主黨」,卻藉口「為泰黨」有各種犯規情形,要求泰國中央選舉委員會解散勝選的「為泰黨」。儘管泰國軍方在這次改選後曾經表明尊重民意,但其真正動向如何,還有待觀察。泰國中選會是否會嚴守中立,也令人懷疑。
泰國現任總理艾比希(Abhisit Vejajjiva)年輕英俊,被稱為「泰國馬英九」。今年2月被踢爆擁有雙重國籍,更使兩人的可比較性增加。擊敗艾比希帶領的「民主黨」者,是一位女性-塔信的妹妹盈拉(Yingluck Shinawatra),也讓台灣的泛綠選民會心一笑。如今「泰國馬英九」艾比希的政黨選輸翻臉,更讓擔心明年大選後國民黨會選輸翻臉的台灣人冷汗直流。
台灣人應該密切觀察泰國最新政情發展,以及世界各國的反應,並從中思考可以參考的策略。台灣的民主,迄今仍是可以驅動國際友人替台灣講話的理由,他們對於台灣民主被扼殺,會比對泰國的政情發展更不能忍受。台灣人必須動員起來,在國際媒體上發聲示警,讓國際友人注意到國民黨在本世紀以來每次選輸必定翻臉的不良記錄。必要時我們更必須走上街頭,讓國際看見,也對可能變成國民黨選輸就翻臉工具的中選會、司法界和輿論界施壓。
泰國最新政情為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我們務必學會!
(作者為政治學者,專長為政治史與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