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大鳴大放 政府施政背離民意 民意反撲
【記者郭玉屏台北報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三十)日出席由群策會與台灣教授協會共同主辦的「台灣民主化關鍵的一九九一─終止動員戡亂時期20週年紀念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蔡英文指出,戒嚴早已解除,但台灣的民意卻遭受扭曲;ECFA、國光石化、核能政策、美牛進口,這些政策過程,我們都看到公民力量的興起,我們也看到政府施政如果背離民意,將招來嚴重的民意反撲。
以下是蔡英文演講全文:
關鍵台灣民主發展最重要的事情,就是1991年李前總統宣布「動員戡亂時期終止」,這對台灣的民主發展、對國家意識發展,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今天大家齊聚一堂,共同回顧歷史,回想過去20年來這條很艱辛的路上,大家共同追求的價值與目標是什麼,從中體會民主深化的重要性,更要理解我們這一代,甚至下一代對台灣使命在哪裡,在今天的社會非常重要,不但要思考過去,也要思考未來這一代對未來的責任在哪裡。
1987年的解嚴,讓台灣擺脫全世界最長的戒嚴禁錮,總共38年;而1991年的今天,李前總統宣告「動員戡亂時期」終止,鬆綁了國民黨長達43年的威權控制,為民主打開一扇窗,台灣終於走出自由人權的陰影,回歸正常的憲政體制。終止動員戡亂,是民主歷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造就了我們今天舉世矚目的民主成就。
終止「動員戡亂時期」隱含兩個重要意義:即「憲政運作」與「民主發展」。
第一, 隨著「動員戡亂時期」的終止,讓憲法有了運作、改革的可能性,為憲政體制走向正常化開了一扇門。雖然到現在我們還覺得這個憲政體系的建構不完整,還需要很多很多未來的努力。
第二, 因為鬆綁了威權體制,讓憲法當中的民主人權的價值有實踐空間,也有漸漸進步。過去20年我們也看到了進步,但是還不夠,台灣的民主還是需要繼續深化,需要穩固,這是我們未來在這條路上要繼續努力的。
終止動員戡亂,對憲政運作的重要性在哪裡?
我們都知道中華民國憲法,是國民黨政府在中國所制訂,原本就以中國為設計的主體,和台灣這塊土地沒有直接的連結。而在動員戡亂時期,憲法更淪為被束之高閣的文字,沒有具體實踐,和土地、人民嚴重脫節。
國民黨把因應中國內戰的非常時期體制,全盤複製、移植到台灣,完全無視於它並不適合當時台灣的政治情勢與現實;同時,國民黨又為了鞏固一黨獨大、威權獨裁統治,扭曲了憲法原本的設計,將總統變成終身職,形成萬年國會的荒謬,國家根本大法幾乎完全被架空。
在專制的統治下,加上依照動員戡亂臨時條款所制訂的各種法規,將人民權利剝奪殆盡。渴望民主的人民,不但等不到民主的黎明,更有許多民主前輩被執政者迫害,我相信今天在座都歷經了這一段非常艱苦的時期,有人犧牲了生命,有人犧牲了青春歲月。
在「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讓台灣的民主看到一絲曙光。藉由一次又一次的修憲,雖然修憲結果不見得盡如人意,但經由朝野參與的修憲過程,給予了中華民國憲法在台灣的一定正當性,也逐漸形塑了人民的國家意識。經過民主討論,憲法不再是全盤從中國接收、複製來的冰冷文字,而開始注入了人民的意志。
終止動員戡亂,對民主發展的意義,又在哪裡?
過去在威權的統治下,人民權利被剝奪,社會全面被監控,許多異議者被惡法迫害,甚至冤獄層出不窮,在那樣的肅殺氛圍之中,人民連呼吸都覺得沈重。「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透過修憲,逐漸將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歸還人民。
台灣民主經過奮鬥,經過無數人的犧牲,他們走過這一路,我們要必須接著走,雖然離正常憲法的目標還很漫長,並非一蹴可及,也還有許多制度必須改革,但動員戡亂時期的終止,終於使台灣逐步建構出國家體制的雛形,也建立法治化的社會的樣態。
特別是終止了萬年國會、並逐漸推動總統直選,直接改變了台灣的政治生態。民進黨在國會全面改選後,一代一代的政治菁英進入國會,參與民主監督,不再只是在街頭制衡,這不但培育出許多優秀的政治菁英,也改變了政治的遊戲規則,也促成了2000年民進黨第一次執政。
甚至連當初反對總統直選的現任總統馬英九,也在2008年當選總統。歷史雖然讓人覺得諷刺,但是也證明了,民主是不可逆轉的潮流;再保守的價值觀,最終都將服膺於民主的價值。
但是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以及歷次的修憲,並沒有讓憲法成為台灣人民的集體共識。我認為這是未來的憲政改革,最需要繼續努力之處。
我們必須省思,憲法的角色和定位到底是什麼?憲法,應該是國家與社會、人民之間的權利契約書,在於防止政府的權力濫用、約束公權力的行使範圍、界定國家與人民的權利義務關係。
但是除了這些制度安排之外,其實我們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現代憲法的意義,我們必須要牢牢記住。憲法應該要反應社會的集體價值。一部正常的憲法,不但要積極保障人權、增進人民福利、促進社會福祉、彰顯國家主權地位,要為人民打造一個公義、安全、永續的發展環境,更需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一個願景藍圖。這是憲法被賦予的基本責任,也是義務。
然而,我們在過去的《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這個條款地位優於憲法的位階,使國民黨的黨國體制得以進一步鞏固,卻戕害了台灣人民的自由與人權。這個問題衍生出人民對公權力存疑,引發不同群體間的對立。這些都是台灣未來民主深化過程中,極待我們解決的憲政難題。因此未來的憲政改革,是要追求一部理想的憲法,必須以人民為核心價值,首要目的是給人民幸福,而這幸福奠基於一套完整的法治制度,讓中央政府權責相符,並讓執政者決策時能夠回歸民意,落實責任政治與法治政治,讓國家機器提供人民全方位的服務,讓人民享受身為國家主人應有的尊榮與驕傲,進而凝聚人民的共同感情,從而強化國家的意識與主體性。因此,未來台灣憲法應該是將責任政治與法治政治,與民意連結,而非供奉在國家殿堂的僵化文字。應擴大公民一起參與,讓人民共同思考憲法的走向,讓人民決定怎樣才是一部可以帶領我們往前走的幸福憲法。
在終止「動員戡亂時期」20年的今天,台灣也需要面對民主的當前課題。台灣受到歷史環境影響,外有中國力量的威脅,內有國族認同及威權遺緒糾葛,使得民主價值仍有待穩定與深化。台灣民主制度雖然形式上已大致建構起來,但仍有許多不足的地方與亂象,阻礙台灣民主的深化,我可以舉幾個例子,各位前輩也比我清楚,在過去我們體認到台灣的民主還有很大改進的空間。
比如說:l 立委選制歷經變革,卻「票票不等值」,民意遭受扭曲;l 人民雖能集會遊行,但相關法令卻諸多限制,幾乎讓人民集會的自由,受到很大的限制;l 公民投票制度雖已立法,但是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鳥籠式公投」;l 「陽光法案」雖逐步推動,許多執行層面卻空洞化,難以擔保政治清廉。例如遊說法和利益衝突迴避法雖通過,但卻沒有任何一個遊說團體登記在案;l 一黨威權專政體制雖已走入歷史,卻仍缺乏政黨公平競爭環境,尤其是遲遲不能建構的不當黨產處理機制,將政黨在威權時期利用特權所取得的百億資產用在政治競爭上,讓台灣的政治競爭與民主競爭的場域裡,充滿了不公平的因素。這些是台灣民主亟待解決的舊問題,也是新挑戰。但除此之外,有一個比較少被談論、但卻日漸重要的議題,那就是民主價值不僅未能完全反映在政治制度上,也未能在政治與政府運作中落實。
現代民主的定義,不只是讓人民有選舉參政權,更重要是在於,政府施政能否創造人民的幸福感、以及重大施政是否願意傾聽民意?以苗栗大埔農地為例,這關乎人民的財產權的重大事項,我們發現這些農民的財產權是被公權力粗暴剝奪,我們也要問,人民參與政府決策相關過程的權利在哪裡?這樣的問題已經超越藍綠競爭,而是與人民的基本財產權息息相關。
過去政府決策,通常在定案前都沒有讓人民參與的空間,造成決策與民意的落差,甚至是後續的衝突。民進黨執政時期,我們也必須要謙卑反省,在民進黨執政時期,也有類似的狀況。我們必須警覺,國家治理倘若欠缺民主內涵,國家發展走向將由政黨、官僚、財團等少數既得利益者所引領,而非反映多數人民的意向,不僅會造成黑金政治、樁腳政治、侍從政治等亂象叢生,轉型正義也無以為繼。許多應以多數民意為依歸的政府治理,卻因制度缺陷,導致政府重大決策常常流於密室行政、黑箱作業,人民頭家被摒除於政府決策體制之外;頻繁發生於街頭、田野、工廠、機關門口的群眾抗議活動,反映了民意阻塞的悲哀與無奈。
ECFA、國光石化、核能政策、美牛進口,這些政策過程,我們都看到公民力量的興起,我們也看到政府施政如果背離民意,將招來嚴重的民意反撲。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追求一個更多元蓬勃的參與式民主機制、更符合公益與正義的資源分配、更透明的政府決策過程。民進黨如果再次執政,我們要讓民意有制度的參與政府重大決策。這其中的作法包括:落實聽證制度與程序,而為了落實聽證程序與民意監督,政府應該強化資訊的透明化,讓人民和公民團體有充分公開的資訊可以參與討論、監督,也才能讓政策評估更周詳。因此,未來台灣的民主應更深化,我認為應該朝向「永續民主」的目標前進。新興民主國家的經驗提醒我們,民主政治發展的軌跡,並不是直線式前進,稍有不慎就可能停滯、倒退、逆轉。因此,如何穩定與深化民主成果,是台灣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而一個能夠增進人民幸福的民主體制,對外能因應國際競爭,對內創造一個公正、安全與全面正常化的國家發展,它的基礎就是「永續民主」。
「永續民主」不僅是強調對當代人民負責,更要對後世子孫有所交待。而這個民主的果實,不是來自威權統治者的施捨,而是人民用血淚點滴澆灌而來的。因此我認為,應該透過制度設計的完善、公民社會的培養、法治觀念的落實,來穩定與深化民主價值。
l 我們應該建構政黨公平的競爭環境,催生政黨法,合理化選制讓票票等值,也必須完善陽光法案的執行,建立廉能政府。
l 我們必須讓施政更透明、資訊更公開,以擴大公民決策的參與。落實人民的集會遊行權,並健全公民投票制度。
l 我們也必須促成憲法的民主化改革,降低不合理的修憲門檻,使憲法能隨環境變遷,保持彈性與活力。
這一切都是因為,台灣的民主與人權,不僅是數十年來台灣人民努力實踐的普世價值,更是我們立足世界的最穩固基礎,以及對抗外力壓迫最有力的武器。
今天利用這短短半小時,向大家報告我對憲政改革、及民主深化的觀點,藉此機會就教於各位先進、專家。我認為,2012總統及立委大選,絕不只是個人勝敗的問題,也不只是政黨競爭的過程,而是台灣人民對於未來的國家方向、民主願景的選擇。
期待在再一次政黨輪替後,各位關心台灣民主發展的先進,能夠與我們共同攜手,一起朝向民主再深化的方向努力,向世人展示台灣更輝煌的民主成果,同時也讓中國學習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瞭解人民才是國家的主體,尊重台灣要作自己主人的集體意志,才能擺脫歷史框架,尋求兩岸和平真正的新契機!
針對媒體提問有關未來當選總統後是否考慮推動修憲或制憲工作,蔡英文表示,這個問題在十年政綱裡其實有很多的討論,也有完整的思考,基本上我們仍是著眼在整個台灣民主深化的問題,讓國家及政府體制持續的強化,也讓民主可以更深化。蔡英文說,2012當選後,會讓社會來討論,等到人民有足夠共識的時候,再來進行下一個階段進程。她強調,整個社會必須思考並討論這些問題,同時凝聚共識。
至於對媒體追問馬總統曾說兩年內要提修憲方案一事,蔡英文表示,馬總統承諾的事情不只這一件,我們回顧他2008年競選承諾,事實上很多沒有實現與推動;但是憲政體制的問題是國家的大事,需要人民理性的討論及社會對話、共識凝聚的過程,所以這不是一個主政者他主觀的意識所可以決定的事情;蔡英文認為,主政者的責任就是要促成社會的對話與討論,凝聚共同意志。
此外,針對媒體問到立委邱毅爆料的說法,蔡英文表示,這件事情當事人都已經解釋過了,也沒有必要再做說明。她認為,任何要競逐國家大位、選總統的人,他必須聚焦在國家重要的議題,保護國家的主權,如何讓人民生活過得更好,這才是總統重要的責任;如果競選過程中只靠新聞炒作,會讓人民感到失望。
至於對於當選後是否特赦陳前總統,蔡英文重申,她在第四次政見會後都已經表達意見了,因此她不再多做說明,因為不論怎麼說明都有人會炒作這個事情,這個並不是目前最重要的問題。
針對媒體問到永續民主概念是否成為後續競選主軸,蔡英文表示,她提出的永續民主是要讓台灣的民主持續的深化,也要有一定的機制性建構與體制性改革,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留給下一代一個好的民主;因為這個民主對台灣社會來說,是可以解決很多社會對立的問題,也可以解決很多外部事務處理上,凝聚共識的問題;蔡英文強調,民主對台灣社會來講,將是台灣下一個階段政治及社會發展的最重要元素。
最後有關副手一事,蔡英文表示,黨內初選剛結束,她希望黨內同志都能夠沉澱並思考一下,因為副手的事情不只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全黨的大事,以她過去三年擔任黨主席以來,決定全黨大事的做法,我們會讓黨有充分討論的過程。至於媒體追問是否有出訪計畫,蔡英文表示,她一直有出訪計畫,只是因為初選耽擱下來,我們會慢慢恢復本來預定或新增的出訪計畫。-201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