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國慘賠 蘭農逃回台灣
台灣蘭花具全球競爭力優勢,每年蘭展都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買主參觀。 (記者王涵平攝)
人治風險高 成了代宰肥羊
記者楊金城/專題報導
53歲吳姓蘭花業者前往中國雲南省昆明投資約400萬美金開設蘭花農場,落得認賠殺出,他形容「逃命」回台灣,連農場也不要了,1億多元的投資化為幻影,被教訓得慘。
「中國是人治國家,有制度跟沒制度一樣,高官跟你好時,奉為上賓,要整你時,就是人家的俎上肉」,吳姓業者苦笑著說。
他表示,據悉不少蘭花等花卉業者到中國投資,大多賠錢,能賺錢的不多,台商到中國投資不能只著眼工資低、生產成本低考量,一定得謹慎三思而行。
1991年,吳姓蘭花業者是最早「偷跑」到中國投資種植蘭花的業者之一,他說,當時主要著眼在成立生產基地,蘭花種源和關鍵培育技術則留在台灣,在中國官員遊說昆明四季如春有利種蘭和提供免稅、租地優惠等誘人條件下,投資約400萬美金在昆明開設面積300公頃蘭花農場。
起初農場前景看好,被省長、書記等高官奉為上賓,不僅說要輔導公司上櫃上市,也以政策補助公司約300萬美金的資金。
生產成本低 成了外銷阻力
後來,到中國投資「生產成本低」的考量,卻變成外銷的阻力,他以外銷日本為例,日本人聽說是中國蘭花,生產成本低,外銷價錢當然不好,有時為搶單只好殺低價,加上昆明空運不好安排,轉從香港或泰國轉運成本高,獲利下降,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內部管理也出問題。
約2000年,吳姓業者忍痛要賣農場,想「至少拿回老本」,可是高官卻說政府有補助農場資金,等同入股有股份,不准轉讓,直到2002年,農場賣不掉,只好認賠,棄場逃回台灣,到中國投資落得一場空。
吳某自嘲,趁還不老,回台灣再拚事業,而到中國投資種蘭花和果樹,不是一年半載就能開始回收,投入經營時間長,公司的管理和建立銷售管道要注意,但中國人治的制度就不是台商能掌控的,要很小心,投資失敗後,評估越南比中國更好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