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海外,更難了!中國製黑心代名詞

立足海外,更難了!中國製黑心代名詞
李書良
今年9月份,中國大陸爆發了震撼兩岸乃至全球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至今仍未看見解決的有效方法。但最讓北京頭痛的是,過去類似的問題多數是由中小企業或個體戶所犯,但這次毒奶事件卻有好幾家知名品牌大廠都被牽連,不僅打擊市場信心,更進一步重創了「中國製造」在海外的形象,中國馳名商標,反而讓中國丟了大臉。

這次的毒奶粉事件真正重創了「中國名牌」的形象,與過去小企業或個體戶私下亂搞被抓包的情況大不相同的是,這次出事的企業,許多都是擁有長久歷史、信譽卓著的品牌型大企業。

先說最先出事的石家莊三鹿集團,其過去的輝煌紀錄不可勝數。三鹿集團目前是大陸最大的奶粉製造商,其奶粉產銷量連續15年為全中國第一位,市場佔有率達18%,其不少產品都屬於「國家免檢」產品。

另一家隨後出事,也是近期為台灣民眾所熟知的山東都慶,則是全中國澱粉糖行業20強企業,也是連續9年被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評為「AAA」級信用企業。

至於之後產品被檢驗出三聚氰胺問題的,還包括在大陸有高市場佔有率的知名品牌企業蒙牛、光明,甚至連北京奧運會贊助商伊利都榜上有名。消費者信心遂嚴重潰堤,因為連最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尚且如此,一般企業和普通商人又會怎麼樣呢?

一位不願具名的大陸經濟學家也沉痛的表示,當前中國政府積極推動企業向海外「走出去」,而這些受到政府扶持、民間肯定的企業,大多是中國本土知名品牌或大型國有企業,但類似毒奶粉事件的發生,卻會輕易讓這些年來的努力付諸流水。

其實,由毒奶粉進而引爆的品牌危機,很快就在市場上發酵,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這些企業的股價。許多在大陸與香港上市的乳業企業股價旋即慘不忍睹。例如,A股上市的伊利股份開盤即跌停,跌幅達10%;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業同樣難逃一劫,股價更是重挫達59.35%。

對這些知名乳品業者來說,股價或商品被迫下架或許還不是最大問題,品牌形象和商譽讓消費者喪失信心才真的是災情慘重。

由於事情鬧大,大陸質檢總局已於9月17日宣布,即日起停止所有食品類生產企業獲得的國家免檢產品資格,相關企業要立即停止其國家免檢資格的相關宣傳活動,其生產的產品和印製在包裝上已使用的國家免檢標誌不再有效。

一名分析人士感嘆,由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所引發的乳品安全問題,不僅將引發大陸乳品業市場的全面洗牌,由於消費市場信心受創,日後「中國製造」產品想立足海外市場的道路也將更為崎嶇難行。

2008/10/05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