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新聞自外於國際化

嚴震生 / 2001.11.03  中國時報
comment_scholar
 我國開始推動自由化及民主化以前,雖然我們有傲人的經濟奇蹟,但長期的威權統治及一黨獨大的政治體制,並沒有讓中華民國能夠在國際的新聞媒體中獲得青睞。不過,自解除戒嚴及推動民主政治後,雖然外交孤立的情況並未有顯著的改善,但是至少國際媒體對我國有相當程度的重視,在九○年代各項國會、縣市長、省長及總統選舉,都吸引了大批國際媒體關注,也佔得不少報紙版面及電視新聞時間。

 相對於國際媒體對我國民主政治及經濟發展的重視,我國新聞媒體在解嚴後雖然亦有蓬勃的發展,但是基於市場競爭的考量,我們並沒有走國際化的路線,國內電子媒體的國際新聞報導逐漸萎縮。此外,我國長期希望能走入國際世界,但卻沒有固定以台灣為主體的英文電視新聞(過去中視有過晨間的英語新聞,但可能因收視率不高而停播)。


90.10.29 傳播學界:媒體新中間路線不可行 除非台灣重回戒嚴時期
 台灣傳播學界認為,陳水扁總統提出的「媒體新中間路線」理想,在自由競爭的國家,根本行不通!除非把台灣扭轉回戒嚴時期。
 政大新聞系教授彭芸指出,就全球現今的傳播生態而言,「走向高品味」是大家一致的理想,但就現實而言,包括美國、英國在內,沒有一個國家做得到,台灣也是一樣。

 彭芸進一步指出,美國在一九八八年總統大選期間,為了爭取收視率,當地媒體在選舉議題的取材上,也會特別偏愛走偏鋒,而這現象到了一九九二年大選,總算有了改變;英國也是一樣,儘管當地也有崇尚純淨新聞報導的媒體,但當地仍有不少媒體強調羶、色、腥,爭取銷售量。